《角弓》情诗三百首赏析
角弓
作者: 冯好勤 【本书体例】
【原文】:
騂騂角弓(1),翩其反矣(2)。兄弟昏姻(3),无胥远矣(4)。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5)。尔之教矣,民胥傚矣。
此令兄弟(6),绰绰有裕(7)。不令兄弟,交相为瘉(8)。
民之无良(9),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10)。
老马反为驹(11),不顾其后。如食宜饇(12),如酌孔取(13)。
毋教猱升木(14),如涂涂附(15)。君子有徽猷(16),小人与属(17)。
雨雪瀌瀌(18),见曰消(19)。莫肯下遗(20),式居娄骄(21)。
雨雪浮浮(22),见曰流(23)。如蛮如髦(24),我是用忧(25)。
【鉴赏】:
这是一首王室父兄刺幽王疏远九族而亲近小人之诗。诗序云:“角弓,父兄刺幽王疏远九族而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诗集传也说:“此刺王不亲九族而好谗佞,使宗族相怨之诗也。”此诗的宗旨古今异议较少,只是在说法上略有不同而已。
全诗八章,分两部分。前四章为一部分,刺王疏远兄弟。首章写角弓不可松弛,喻兄弟不可疏远。诗云:“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宋欧阳修从弓的体性上释之曰:“弓之为物,其体往来,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诗本义)。这两句诗,正是以调利的角弓“弛之则外反而去”的形象,来比喻兄弟不可疏远。所以诗紧接着说:“兄弟昏姻,无胥远矣。”次章写上行下效。全章以国王的立足点出发,假设亲疏正反两种结果,即“尔之远”,“民胥然”;“尔之教”,“民胥傚”。这里虽然全是劝谰和教诲之言,但他所说的国王“兄弟友善”之理,已越出家庭的范畴,具有影响整个国家风气的作用,增强了说服力,深化了主题。三章写兄弟善恶亲疏之利害。此章以民众的角度立论,以“令”与“不令”两面首笔,在对比反衬中突出兄弟“善”受益,“不善”互相残杀的危害。四章写对不良兄弟的谴责。此章诗人以观者的身份,指责“民之无良”,不仅互相抱怨,而且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受爵不让”。尤其是“相怨一方”,一语破的,说“尽千古人情”(钟惺语)。这正如易林·升之需所言:“商子无良,相怨一方。引斗交争,咎以自当。”
后四章为一部分,刺王亲小人。五章写幽王失礼,不敬父兄。此章“取喻多奇”(姚际恒语),全章四句连用了“马”、“食”、“酌”三个比喻,无不形象、离奇、贴切。尤其是“老马反为驹”一语,以人拟物,更为奇特。既揭示了幽王无道,老少颠倒的现实,又指责了他不知优老体恤父兄。继而教导他如何优老,即应以“食宜饇”、“酌孔取”,待遇优厚,而今为王尽力,竟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保障不了,抱怨之情,溢于言表。六章写“小人道不长,宜以善道教人为善。”此章前两句以“猱”、“涂”喻小人之性,新颖奇巧。小人乐于不善,自有攀附的本性。如猿猴上树不用教,泥巴涂泥自沾牢。而当时“幽王又疏薄骨肉,为不善于上以倡之,是教猿升木也。小人乐于不善,而王又益之以不善之教,是以涂涂附其塈(读诗记引刘长乐语)。后两句的意思是:“只要君子有善道,那么小人也会善相从。”对君王的忠告,对小人的增恶和蔑视历历在目,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七章写雪见日而消,反喻小人的骄横莫制。那些小人不肯卑下谦恭,只知高高在上肆意骄横。八章写雪见日而融,反喻小人顽愚不化。那些小人如同“蛮”“髦”愚蠢,不知礼义。这里表面上忧的是小人作奸,面骨子里忧的君王不施仁政,贤愚不分。为了表达这难以排遣的深忧,末两章采用了反复咏唱之法。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由于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产生,在描写的过程中,反映了一种封建宗法思想意识。这种以宗族为纽带互相联系,忠于君王的思想,局限性很大,无什么之处。但在写法上,“光怪陆离,眩人耳目”。首先是结构复杂多变,叙事、说理、抒情交叉出现,起落照应,均由题旨统辖,有条不紊。其次是“取喻多奇”,兴比灵活,不拘一格;语言“少微婉,多直切,然新意新语竟出,风骨自高奇”(孙语),增强了诗歌的兴味。
-
论气节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代倒像不大理会这种传统的标准,他们在用着正在建立的新的标准,
-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從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
-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鶱。卷帘见西
-
对仗通俗地说,就是对对子,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艺术 形式。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曲舞台上跑龙套似 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 美的修辞手段,是诗歌格律
-
【原题】:社日邀温卿溪王天仕吴钦孺游草堂钦孺有诗因次其韵
-
祭文赏析·《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梁衡)
祭文赏析·《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梁衡)
-
鲁迅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发人深省。他指出革命文学应以人民为中心,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反映人民疾苦。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前辈文学家如何为革命事业奉献,鼓舞新一代文学家继续前进。鲁迅的思想和观点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
张祜西江行日下西塞山,南来洞庭客。晴空一鸟渡,万里秋江碧。惆怅异乡人,偶言空脉脉。作者简介张祜(785?—849年),字承吉,河北道清
-
王梵志天理为百姓, 格戒亦须遵。官喜律即喜, 官嗔律即嗔。总由官断法,何须法断人。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