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为百姓·王梵志》原文与赏析
王梵志
天理为百姓, 格戒亦须遵。官喜律即喜, 官嗔律即嗔。总由官断法,何须法断人。一时截却头, 有理若为申?
这是一首难得的揭露封建社会法律本质的诗歌。诗的一二两句劈头指出,天理如果是为老百姓着想的话,那么由天理所规定的规范与戒律总得遵守吧?可是事实上,法律是由人来掌握的,当官的所喜欢的也就是法律所喜欢的,当官的所反对的也就是法律所反对的,是由官来断法,而不是由法来断人。“官喜律亦喜”四句以斩钉截铁的口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法律的罪恶本质,不容置疑,不容反驳。
封建社会的官员是些什么样的人呢?王梵志写道:“天子与你官,俸禄由他授。饮食不知足,贪钱得动手。每怀劫贼心,恒张饿狼口。”原来是些利欲熏心、贪得无厌、胸怀贼心、毒于饿狼的人,他们敲骨剔髓,无所不用其极,那里还有什么法律观念呢?王梵志又写道:“朝朝团坐入,渐渐曲精新。断榆翻作柳,判鬼却为人。”这些当官的团团围坐,无所事事,造成的冤案愈来愈曲折离奇;他们可以把榆木硬断成柳树,将恶鬼硬判成好人。他们任意枉法,草菅人命,法律已被他们践踏得不成样子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说:“就单个的官僚来说,国家的目的变成了他的个人目的,变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王梵志以简截明快的笔法,将封建官僚破坏法律的行为揭露无余,深刻指出他们把法律变成了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其批判的锐利是任何正统诗文作家所不敢望其项背的。象结句:“一时截却头,有理若为申?”径直指出:一时被杀了头,有理也无法申诉啊!具有民歌式的锐利锋芒和淋漓痛快的特色。
-
杨柳枝(八首选六) [唐]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
-
【注释】 选自唐·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阳春:温暖的春天。 召:召唤。 烟景:指春天淡烟朦胧的秀丽景色。 大块:大地,这里指大自然。 假:借给,提供。 文章:指自然景物如锦绣交织的花纹一样美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精品唐诗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
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1)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2) ,不治将恐深 (3) 。”桓侯曰: “寡人 (4) 无疾。”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 ! ”居十日 (6)
-
作者: 碧野 【原文】: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
-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张孝祥)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
-
[宋]黄庭坚松柏生涧壑,坐阅草木秋。金石在波中,仰看万物流。黄庭坚(1045—1105),字鲁
-
有意反复描写某一言语、动作或事件,以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推动情节发展。现实生活的发展不是按直线进行的,它是波浪式、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创作中的复沓手法,就是对这一发展规律的概括和表现。 复沓强调
-
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