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田》情诗三百首赏析
甫田
作者: 南生杰 【本书体例】
【原文】:
无田甫田(1),维莠骄骄(2)。无思远人(3),劳心忉忉(4)。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5)。无思远人,劳心怛怛(6)。
婉兮娈兮(7),总角丱兮(8)。未几见兮(9),突而弁兮(10)。
【鉴赏】:
齐风·甫田写“思远人”的情景,是一首怀人诗。前二章均以“无田甫田”起兴,诗人以感叹连声、无可奈何的语气聊以自遣:不要去耕种那大块儿的田地吧,(由于力不从心,事与愿违,)只会生长出一大片旺盛的稗草!原来诗人因思念远方之人而不得见,内心正在煎熬忧伤,于是只好自我排遣这连绵不断的愁怀:不要去思念那远方的人儿吧,劳心苦思只能换来悲伤和烦恼!但这又怎能斩断思念之情呢?此情正与后世诗人所抒写的愁绪相通:“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从字面上看,第二章和第一章的起兴比喻的内容和句式词语都基本相同,只有个别字眼调换了,且“桀桀”义同“骄骄”,“怛怛”义近“忉忉”。然而重章叠唱,正是国风特有的抒情方式。这种反复歌唱,可以强化诗人所要抒发的无尽无穷的愁思忧怀,可深化听者或读者的印象,从而加强了抒情色彩。二、二章实写自身的思念之情,第三章则虚写对方-前两句回忆所思“远人”的当年可爱状貌:“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想当初你年少秀丽,羊角辫儿令人可喜。后两句是紧接此种回忆的想象之辞:“未几见兮,突而弁兮。”-不多时,你那美少年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突然间,变成了大人戴起了礼帽!这里,美少年形象的再现,和突然变成大人戴起礼帽的幻像的出现,正是抒情主人公长时期苦苦思念“远人”、种种推测设想的集中表现。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的有关论述颇能发人深思:“弁,冠也。男子二十而冠,亦二十而娶,突然看见人家戴弁了,不免有哑然自失之感。”(见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诗选与校笺13页)义论述道:“弁,冠也。男子二十而冠,亦二十而娶。‘突而弁兮’,谓其既已成年,可以有家室。”(同上书38页)闻先生将甫田列入国风的“女词”,判断抒情主人公属女性(同上书29页)。看来思念者与“远人”是一对青年男女了,原来是一对恋人,现在女子仍在苦恋苦思着,而男青年“远人”的今日心思则不得而知了。这正是女青年的苦闷。可以想见,女主人公对男青年朝思暮想,旧日的印象多次重复出现,别后的变化不断悬揣臆测,自会形成新的意象。这种想象连带着幻觉,颇为别致,它超越了历史和现实,使总角形貌,别后变化和今日想象在脑幕上拼接在一起,把幼年形象拉回到眼前,霎那间又幻化为一个戴上了成人帽子的青年人甚或已婚者,对思念者来说这是一位何等熟悉可亲而又何等陌生可怖的“远人”啊。这很像现代电影电视文学中的“意识流”手法。这些回忆、想像和幻觉,都是在长吁短叹地“无思远人”而同时又顽强地“劳心忉忉”、“劳心怛怛”地思念“远人”的长久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无论是对过去的回忆或对别后情景的拟想,或对侥幸会面的憧憬与幻觉等等,都是怀念远人时最常发生的意识活动。若将这些想像的情景理解为描写实际生活(即双方见面了),那便与整首诗的内容和情调大相径庭了。当然,对诗人来说,美好的过去早已一去不返,因而在徒思无益,奇迹或不幸可能出现的推想,也只是一个理想或悲观的设计,现实带给诗人的仍然只是无情的远别离和苦相思,回忆和想像都是美丽的,但或已不复存在,或则不过是一种设想,甚至一种幻觉或一个梦境,从过去回到当前,由幻想回到现实,诗人只能是“劳心忉忉”、“怛怛”,只能十分痛苦、倍觉忧愁地自嗟自叹、自遣自慰:“无-思-远-人!”这深心的呼喊,是多么凄厉而悲凉,这便是全诗的主旋律,诗情诗意的主调,它在每章的诗情中回响。
从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诗人反复的咏叹忧思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的感情是强烈的,很能感染读者的。“无田甫田,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起兴兼比喻的表现手法,使忧思愁怀有所依托,有所寓寄,也创造了一种特有的广漠而深厚的笼罩着忧伤气氛的境界。这首诗最值得着眼的是虚实结合的艺术构思方法。前二章实写,直接抒发诗人自身的感触和情怀,但方式是以实为虚。“田甫田”与“莠骄骄”与诗人思念的“远人”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但用写实手法写了田和莠,在不相干的具体事物的描述中寄托了抽象的忧思之情。第三章则虚写,写不在眼前的“远人”的状貌,回忆往日形象和想像今日情景都描绘得活灵活现,但方式上是以虚为实。所写实则已不复存在或仅止于想像和幻觉而已。正因如此,才更深沉地衬托出愁怀忧思的不能自己,更显得“劳心”之“忉忉”、“怛怛”,从而收到了长歌当哭,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应该说,这首诗最生动感人之处在第三章,构思上最独特处亦在第三章——虚实结合,以虚为实的艺术手法把诗情推向了高潮,使前二章的描述得到了升华,使“思远人”给读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从而成就了一首独具风格的怀人诗。
-
随师东李商隐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注释】
-
(公孙丑上) 处理事情,必先计划思考,不要预期、预测。必须专心一致,并且不可事先考虑其结果或利益。因为只一味地考虑结果或利益的话,反而有碍志气,所以切勿如此作为。 无论什么事,必须让它自然发展,是不能
-
杜甫的《画鹰》描述了一幅鹰的画作,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通过描绘鹰的形象和神态,杜甫展现了鹰的威严和力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这首诗通过对画作的描摹,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度的意境,杜甫成功地将观念和感悟转化成了文字和画面,陶冶了读者的情操。
-
豺虎犯天纲,升平无内备。长驱阴山卒,略践三河地。张侯本忠烈,济世有深智。坚壁梁宋间,远筹吴楚利。穷年方绝输,邻援皆携罚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重围虽可越,藩翰谅难弃。饥喉待危巢,悬命中路坠。甘从锋刃
-
地接龙宫涨浪赊,鹫峰岑绝倚云斜。岩披宿雾三竿日,路引迷人四照花。海国盗牙争起塔,河童施◇但惊沙。春萝攀倚难成去,山谷◇锺落暮霞。
-
北郭氏之老卒、僮仆争政, 室坏不修。且压。乃召工谋之。请粟,曰:“未间,女姑自食。”役人告饥, 涖事者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于是众工皆惫恚 ① ,执斧凿而坐。会天大雨霖, 步廊之柱折, 两庑既圮,
-
乙未 ① ,大霁 ② 。……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 ③ 。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
-
【名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语出元代马祖常《河湟书事》诗。波斯商人通过浩瀚的沙漠到中国来做买卖,商队夜间行走,听着单调的驼铃声,他们知道路途还是遥远的。两句诗反映了波斯商人经过“丝绸之路”
-
《先秦散文·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原文鉴赏
-
【3591】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贾平凹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1 4万字,2017年11月第1版,39 8元)△共5章:①人生因孤独而丰盛;②与生活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