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秋晓》原文|赏析
飘飘枫叶草萋萋,云压天边雁阵低。
何处水村人起早,橹声摇月过桥西。
禅家和诗家都喜爱田园风光、自然山川。禅家可以从这远离尘世的景物中更直觉地观照和体验到冥冥的佛理,诗人可以从这超脱功利的环境中更亲切地获得和感受到美的存在。他们都可以在这淳朴洁美的大自然怀抱中受到洗礼、得到升华,只不过前者更偏重于宗教的、哲学的,后者更偏重于道德的、美学的。这样禅和诗就在热爱田园自然这一点上找到了契合点,更何况那些亦禅亦诗的诗僧呢? 他们自然要更多地把眼光投向这块圣地了。此其一。其次,禅家既然以四大皆空、人生如梦,身如泡沫亦如风,一切皆归于虚幻,作为自己的信仰,他们对待一切就自然采取超脱、淡泊的态度; 而田园山川显示于诗人之前的美,除了雄奇壮伟之外,主要的是它的和谐、恬静、幽雅,因而它唤起诗人的亦主要是清空、优美那一类的审美感觉,这就和禅家的意趣又有了接近点,更何况那些亦禅亦诗的诗僧呢? 他们笔下的田园山水诗必定多是些清旷高洁的雅调。此其二。道全的 秋晓诗,正可以视为以上两点的典型体现。
这首诗前两句所选取的种种意象还是颇带有一些伤感情调的,“飘飘枫叶”明确写出了秋色的凋零,“云压天边”仿佛令人感到了沉重的压抑;特别是“草萋萋”和“雁阵低”这两种意象,按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象征意义讲,还应代表一种怀人的情绪。因为“青青河畔草”,象征着“绵绵思远道”(古诗十九首,而白居易更直云:“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而“雁过也”,则能引起人们“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更何况鸿雁传书早已是一种固定的含义了。看来道全似乎还未完全忘却尘世。但如果下文仍沿着这个调子写下去,进一步抒发悲秋之感,那么道全就真的成为一个凡夫俗子了。实际上则不然,作者轻轻地把笔锋一转,完全摆脱了这种淡淡的幽伤,转而进入了一个恬美幽静的境界,使自己的心灵在这纯美的自然中得到了净化与升华。更巧妙的是他写人又不直接写人,而写橹声,写水村又不直接写水村,而写小桥;写早起又不直接写早起,而写月色。于是“橹声摇月过桥西”便构成一幅绝妙的、充满清旷神韵的水村晨起图,而“摇”与 “过”两个动词的斡旋,又使这幅静谧的图画充满了动感,于是声、光、色、动皆至佳境,作者高洁的情趣和清空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诗和禅也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为了印证这一点,我们不妨引一些同类调子的他人之作。如王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柳宗元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姜夔云:“长桥寂寞春寒色,只有诗人一舸归”(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过垂虹)尽管所取的意象略有不同,但不都是清空静谧,使人在清冷中得到净化的调子吗?而这些诗人又恰恰都喜禅,这难道只是一种偶然吗?
-
长江万里图 现代·张大千作 绢本水墨设色 纵五三.三厘米 横一九九六厘米 浩瀚的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横亘于中华大地,绵延万里,流入东海,古代不少大画家都以自己的画笔讴歌过它。如夏圭就画过《长江万里图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贵直》原文鉴赏 贤主所
-
《尚贤上》是先秦散文中的一篇重要作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尚贤的崇尚与追求。全文通过描述一位贤人的德行与品德,强调了尚贤思想的重要性。这种追求者是一种阳光、纯洁、正直、谦逊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这篇散文展现了先秦时期的儒家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深远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正直、谦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我们应该努力追求贤德,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了许多飘逸豪放的诗篇。但他同时也写了不少清新婉转的生活、爱情小诗。此首《黄葛篇》即其中之一。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层,共三层。“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此层写黄葛生于洛溪,抽
-
早遇圣明朝,雁行登九霄。文轻傅武仲,酒逼盖宽饶。舍矢同瞻鹄,当筵共赛枭。琢磨三益重,唱和五音调。台柏烟常起,池荷香暗飘。星文辞北极,旗影度东辽。直道由来黜,浮名岂敢要。三湘与百越,雨散又云遥远守惭侯
-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县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知迷欲自反,一恸送余伤。
-
【4394】理解韦伯(〔英〕山姆·威姆斯特著,童庆平译,中央编译出版社,33万字,2016年1月第1版,69元)9章:[1]韦伯式社会学之前的韦伯:
-
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外储说左上》) 【鉴赏】 郑县人卜先生的妻子到市场去赶集,买了一只甲鱼后返回。经过颍水时,她认为甲鱼应该渴了,便把甲鱼放到河里去
-
我不专事当代诗歌的研究,但却认识写诗的车延高。大约是在2009年的6月间,《芳草》杂志在武汉举办第二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颁奖活动,主办
-
作者: 边国恩 【作家简介】赵明熙(1894—1942)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