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橹《村路菊花》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村路菊花咏菊花诗鉴赏
崔橹
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
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
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凋残。
牧竖樵童看, 应教爱尔难。
这是首咏物抒怀的五言古诗。诗咏菊花,历来文人骚客多咏其高节。但此诗所咏却是村路野菊,是被人漠视和遗弃的花卉,因此在咏菊诗中别开生面。
首二句写菊花见风而惊、遇晚而寒的凄凉情况。诗人在乡村小路上,看见一株野菊在微风中颤抖,显得十分惊恐的样子。“袅风”是轻风,微风,并非狂风。而菊花却被吓得惊魂不定,全然是一副可怜而怯弱形象。“溪影晚来寒”,原来这可怜的菊花生长在溪畔。天晚秋凉,凄寒难禁,在溪水中映照出的菊影也瑟瑟发抖。此联“惊”、“寒”二字用得精妙,确为写照传神之笔。
“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写村路之菊生不逢时,无缘登重阳节的大雅之堂。九九重阳是菊花的盛大节日,人们登高饮酒,赏菊赞菊。但那只是达官贵人的堂苑、案头之菊才有如此美遇,而这村路小菊是与之无缘的。诗人采集满把村路之菊,观赏之后,为其生不逢时发出了叹息和不平。
“神仙谁采掇? 烟雨惜凋残。”传说中神仙是最喜爱高洁菊花的,甚而以初开的菊花蕊为食品。即使酷爱菊花的神仙也势利眼,他们也不采摘这村路之菊,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世道啊! 因而诗人对在烟雨中凋残的菊花深表惋惜。
“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牧竖,为牧童。樵童,为砍柴的儿童。此二句说,即使让放牧和砍柴的儿童来爱赏这村路之菊也难上加难哪! 到此,写尽了村路菊花之境遇极为可悲可叹。全诗通过描述乡野之菊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个被人遗弃,凄苦悲凉的野花形象,并抒发了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愤慨不平是有原因的。崔橹是晚唐诗人,举进士后,只任过州司马的小官,虽志大才高,但有志难申,“悠悠乱世,竟无所成”(唐才子传)。其身世境况与被遗弃的野菊极其相似。诗人悲悯菊花,乃自悲也。
此诗质朴无华,全用赋的表现手法,直陈其事,直抒其怀。但由于诗人采取了“托物寓志”的艺术手法,使本篇委曲尽情,有含蓄蕴藉之美。
-
六月滩声如猛雨,香山楼北畅师房。夜深起凭栏杆立,满耳潺湲满面凉。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
【原题】:焦君以锦鸡为赠文彩可爱性复驯狎终日为家猫所困因遂挈还仍嗣短句
-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① 。”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水仙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水仙的古诗,常见的描写水仙花的诗句,赞美水仙花的诗句古诗。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宋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
-
别时十七今头白,恼乱君心三十年。垂老休吟花月句,恐君更结后身缘。
-
周南周南 周南,因在周王城的南面而得名。在周代,人们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等,所以诗的编辑者
-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
造化无情不择物,春色亦到深山中。山桃溪杏少意思,自趁时节开春风。看花游女不知丑,古妆野态争花红。人生行乐在勉强,有酒莫负琉璃锺。主人勿笑花与女,嗟尔自是花前翁。
-
[清]赵翼寻常一样野花娇,才到山塘价便高。我昨三家村畔过,可怜艳煞一枝桃。这首诗虽然
-
邮亭寄人世,人世寄邮亭。何如自筹度,鸿路有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