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游湖上昭庆寺》原文|赏析
湖边山影里,静景与僧分。
一榻坐临水,片心闲对云。
树寒时落叶,鸥散忽成群。
莫问红尘事,林间肯暂闻!
昭庆寺,又名菩提院,在杭州西湖。
“湖边山影里,静景与僧分。”首句交代昭庆寺的位置及清幽美丽的环境,寺院就在景色宜人的湖光山影之中,是个绝好的去处。次句暗切诗题“游”。昭庆寺是僧人的居所,昭庆寺的景色首先也是为僧人所观赏。诗人不说他前来游览赏玩,而说是来“分”僧人之景,虽没有出现“游”字字样,而“游”字已在其中,“分”字下得有味,既透露出诗人对掩映于山色湖光中的昭庆寺向往、喜爱之情,也反映诗人参禅学佛的情趣。
“一榻” 以下四句,具体描写分享僧人之景,即昭庆寺之景。诗人移来一榻,坐于水边,闲淡之心,对着闲云。“一榻”,写诗人有心观赏,而且打算较长时间进行仔细观赏。“片心”,似即“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一片冰心”,暗寓行为品行的高洁。片心闲对的云,则是“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闲云。诗人多么悠悠然,多么闲适,没有一丝的尘虑杂念,没有纤毫的鄙浊之思,诗人仿佛与闲云融而为一,云就是我,我就是云,杜甫 江汉 诗云: “片云心共远”,云飘到哪里,我也随它到哪里。诗虽不明写禅理,但已含禅意。“闲”字,是联结云与我的纽带,由于心闲,故观云亦觉云闲。时值寒秋,由于天气转冷的缘故,树叶不时飘零,水鸥则散而复聚,成群而飞。“鸥散忽成群”,暗用 列子·黄帝 事,江淹 杂体诗:“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诗人观鸥鸟聚散,还含有陶然忘机一层意思。颔联观云是物我合一,此联观鸥则物我两忘,无疑达到更高的境界。
颔联,上句承首句之 “湖”,下句承首句之 “山”; 颈联,则上句承 “山”,下句承 “湖”。尾联则宕开景物抒怀,章法极为老成。“莫问红尘事,林间肯暂闻!”诗人游昭庆寺,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湖色山影、闲云鸥鸟自然景物之中,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他若有醒悟地说: 不要再过问尘世间之事了,哪怕是在林间也不肯暂闻。“肯暂闻”,岂肯暂闻。看来,诗人不仅是和昭庆寺的僧人共同分享了湖光景色,一时也同寺中的僧人一样,看穿了红尘,超然于人世之外,陶醉于佛家的殿堂和教义之中了! 这岂止仅仅是山水风物的力量而已? 当然不是。倘若没有昭庆寺这样的宗教氛围,即便是西湖这样的名山胜水,也未必能使诗人有悠然出世之想。
唐宋游寺院般若的诗篇,或记其幽深,或叙其静寂,或从中悟出某种禅理禅义禅趣,诗人中不乏有僧人,但大多是红尘间人,他们是以 “局外人”的目光来观赏抒写的。尧佐此诗入手便云“与僧分”,虽是局外人但已俨然是寺中一员,所观所想所感不能说和寺中僧人无二致,但超尘脱俗,悠然出世之想,确已不同凡心。故纪昀评云: “三、四自然,五、六亦萧散有致” (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七引,下同)。 然而纪又云: “结恨浅直。”许印芳亦以为“病在 ‘莫问’,‘肯暂’ 四字,‘林间’ 太泛,亦未能收到‘寺’ 字,因为易作 ‘几许红尘事,安禅百不闻。’”私意以为,结尾二句为兴到之语,性“浅直”方显自然,“林间”宕开,正回应首句“山影”,不繁改易,若依许印芳所易作,则不免过粘过滞过俗,有标语口号之嫌,反失其萧散之致。冯舒以为 “句句雅正”,似较有道理。
-
【3460】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美〕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33 5万字,2016年7月第1版,55元)△本书
-
新乐府一词,是白居易提出的。所谓新乐府,就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一种诗。这是针对长期统治诗坛的嘲风月、弄花草的形式主义文风提出的。关于用新题的问题。建安以来,文人乐府也间或有写时事的,但多借用古题,使题目与
-
故乡是等同于母亲一样的名词。当我们谈论故乡时,故乡的山水、牛羊都和亲人一样跑在外乡灵魂的前面,庄稼和树木也和别处的不同,总是挺拔和
-
鲁施氏有二子, 其一好学, 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傅 ①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② 。禄富其家, 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 所业亦同, 而窘于
-
[汉]乐府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这是一首寓言体的乐府歌辞。
-
赵师秀《数日》宋山水诗鉴赏 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此诗以起句首二字为题,《宋诗纪事》题为《绝句》。它描写秋天的山景,并表达了诗人的意绪。 秋风吹了
-
品牌推广的古诗词(我需要关于风景的诗词,谁有,告诉我.我需要关于风景的诗词,最好是)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品牌推广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求既有文采听起来又很霸气的诗词或句不要整首,只求最精彩的多多,房地产开发商品牌推广宣传语,我需要关于风景的诗词,谁有,告诉我.我需要关于风景的诗词,最好是。谢灵运的诗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
-
《农战》是商鞅学派的另一篇代表作。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
一丈红蔷拥翠筠,罗窗不识绕街尘。峡中寻觅长逢雨,月里依稀更有人。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适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
南宋后期总志体方志。七十卷。南宋祝穆撰。成书于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 祝穆,字和甫。歙(今安徽省歙县)人,后迁居福建建阳。以献书授迪功郎,任福建兴化军涵江书院山长。世宦出身,学富文赡,酷好编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