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战·《商君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农战商君书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壹。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说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是故进则曲主,退则虑私,所以实其私,然则下卖权矣。夫曲主、虑私,非国利也,而为之者,以其爵禄也;下卖权,非忠臣也,而为之者,以末货也。然则下官之冀迁者皆曰:“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若以情事上而求迁者,则如引诸绝绳而求乘枉木也,愈不冀矣。二者不可以得迁,则我焉得天下动众取货以事上,而以求迁乎?”百姓曰:“我疾〔51〕农,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52〕,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安国也。仓虚,主卑,家贫,然则不如索〔53〕官。”亲戚交游〔54〕合〔55〕,则更虑〔56〕矣。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
善为国者,官法明〔57〕,故不任知虑〔58〕;上作壹,故民不俭营〔59〕,则国力抟〔60〕。国力抟者强,国好〔61〕言谈者削。故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62〕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艺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国待〔63〕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夫民之不农战也,上好言而官失常〔64〕也。常官〔65〕则国治,壹务〔66〕则国富。国富而治,王之道〔67〕也。故曰:王道〔68〕作外〔69〕,身〔70〕作壹而已矣。
今上论材能知慧〔71〕而任之,则知慧之人希〔72〕主好恶,使官〔73〕、制物〔74〕,以适〔75〕主心。是以官无常,国乱而不壹,辩说之人〔76〕而无法〔77〕也。如此,则民务〔78〕焉得无多,而地焉得无荒?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79〕,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80〕;兴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富。国好力〔81〕者以难攻〔82〕,以难攻者必兴;好辩者以易〔83〕攻,以易攻者必危。故圣人明君者,非能尽〔84〕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85〕也。故其治国也,察〔86〕要而已矣。
今为国者多无要。朝廷之言治〔87〕也,纷纷焉〔88〕务相易〔89〕也。是以其君惛〔90〕于说,其官乱于言,其民惰而不农。故其境内之民,皆化〔91〕而好辩、乐学,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则不远〔92〕矣。国有事,则学民〔93〕恶〔94〕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95〕,故其国易破也。夫农者寡而游食者〔96〕众,故其国贫危。今夫螟、螣、蚼、蠋〔97〕,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其为螟、螣、蚼、蠋亦大矣。虽有诗、书,乡一束〔98〕,家一员〔99〕,独〔100〕无益于治也,非所以反之〔101〕之术也。故先王反之于农战。故曰:百人农,一人居〔102〕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103〕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104〕其弱,乘〔105〕其衰,土地侵削而不振,则无及〔106〕已。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107〕也,纷纷〔108〕则易使也,信〔109〕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110〕,壹则可以赏罚进〔111〕也,壹则可以外用〔112〕也。夫民之亲上、死制〔113〕也,以其旦暮〔114〕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115〕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116〕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117〕,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118〕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强;作壹十岁者,百岁强;作壹百岁者,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君修〔119〕赏罚以辅〔120〕壹教〔121〕,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成也。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122〕,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123〕。国危主忧,说者成伍〔124〕,无益于安危也。夫国危主忧也者,强敌、大国也。人君不能服强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125〕,便地形,抟民力,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126〕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127〕事淫〔128〕之民,壹之农〔129〕,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
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强〔130〕听说者。说者成伍,烦言饰辞〔131〕而无实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道路曲辩〔132〕,辈辈〔133〕成群。民见其可以取〔134〕王公大人也,而皆学之。夫人聚党与〔135〕说议〔136〕于国,纷纷焉,小民乐之,大人说〔137〕之。故其民农者寡,而游食者众。众则农者殆〔138〕,农者殆则土地荒。学者成俗〔139〕,则民舍农,从事于谈说,高言伪议〔140〕,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141〕也。故民离上而不臣〔142〕者成群,此贫国、弱兵之教也。夫国庸〔143〕民以言,则民不畜〔144〕于农。故惟明君知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145〕土也。惟圣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已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六上古诗词练习卷,内容包括小学生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1答案,六年级上册古诗竞赛卷及答案,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古诗。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答案 古诗应用题: 姓名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
-
在这组作品联展中,有两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一篇为青年作家李瑞霞的《梅之魂》,另一篇为在诸多赛事中获奖的作家乔民英的《一粒米的尊严》。
-
秦晋殽之战 (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题解】 秦穆公本打算趁晋文公刚刚去世,同时把两年前留下来帮郑国守卫的那些人马改制成
-
南岳诸刘岂易逢,相望无复马牛风。山公虽见无多子,社燕何由恋塞鸿。(昔与巨源、刘贡父、刘莘老相遇于山阳,自尔契阔,惟巨源近者复相见于京口。)高才晚岁终难进,勇退当年正急流。不独二疏为可慕,他时当有景孙楼
-
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
匆忙之间没有预演一切都像自然发生的合乎生活的规律合乎社会的逻辑不经意的一次驻足就踏进了看不见的漩涡当忙碌的身影穿行于白昼人就是漂浮
-
【说明】 《通鉴》 卷一百七十六至卷一百七十七,记载了隋军平陈。隋灭陈,是隋朝进行统一、结束分裂局面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 从东汉末年起,开始地方分裂,统一逐渐瓦解。先是三国鼎峙,接着,西晋短暂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于书的古诗词以及意思,内容包括含有书的古诗词,关于书的诗句,关于书籍的诗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3、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4、腹有诗书气自华 。(陆游) 5、
-
杜甫《阆水歌》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
-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作品赏析《石镜》:《琴台》二诗,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成都内。【顾注】公诗有云:“石镜通幽魄,琴台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