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脁《赠西府同僚》诗意|阅读答案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与谢灵运同族,人称“小谢”,世称谢宣城,是南齐著名诗人。始安王萧遥光想引他为党羽,他不肯答应,下狱被杀害。谢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风格秀逸,对黑暗现实和官场倾轧显有不满和怨愤,写山水尤为见长。谢诗彻底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抒情写景,自然得体,时出警句,令人叹赏。李白诗说: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杜甫诗说: “谢朓每篇堪讽诵。”谢朓与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诗律,讲四声、八病之说,对五言诗的律化影响极大。
谢朓曾任齐代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官职名),很受赏识,但却被长史王秀之所忌,他离开了随王府所在的荆州,经过南京西南的新林,暂时回到了齐的都城金陵,写诗寄赠在荆州一起共事的友好。本诗原题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表明的就是这个意思。
谢脁离开荆州暂回金陵,心情是极为痛苦和矛盾的,回来的路上郁积了很久,无处倾泄,也难以名状,忽然从日夜不息地流荡着的长江身上,顿时看到了自己悲愁之多,大江流水不尽,客心悲愁不停: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是大江流水送悲来,过去没见有人写过,我们也未曾读过,因为气势凌厉,实有不胜承接之感。这样的开篇,乃是诗家所创造的奇迹,体物赋情,皆为至极。
谢脁这次返京,家室正在京都,可以说走的是归路。客行得归路,本该是越走越高兴,走一步距家近一步,急归者则迫不及待;谢脁也是在新林夜未停宿,星夜中奔回金陵的。可是此时此路上的归客谢脁,对于前面的金陵京邑和后面的荆州任所,却说不清哪是真正希求的地方。按人情来说, “凉风怀朔马”,多伤归暮客,归家路还怕早日走完吗?可谢脁想快点走完,但离家越近,回顾归程,在后路上遗下的悲愁却又更多了,归兴不禁为之大减,因而才“徒念关山近”,越走越感到没有意思。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诗人离开荆州东归,并不是心中所愿,乃是被谗言所离间,从任所被遣回的。而事到如此地步,诗人却并未忘情于那里,甚至还希望有一天能重返荆州,与随王“流连晤对,不舍日夕”,并进而得就出路。可是今天的归路,正是与这个期望“相去日以远”的。人如果留恋客居之地,离开客地日远,与留恋家园,因远而愁苦,是一样道理,一样重量的。
人走路并不因愿不愿走而可走可不走,谢脁还是从荆州回到了金陵。一路上,秋夜里银河耿耿,江洲上寒露苍苍,到京邑,看到了宫室宫墙,它们也好象看到了归客西来,星月光波,使宫殿生色耀眼。然而诗人并没有因为走近金陵的南门,就忘记了荆州的风物。但这毕竟是吴楚两地,连不受地域限制的太阳,对它尚不能两地同接,何况是身隔两乡的相望之人呢!这时,诗人由怀念地域之意,转发为追怀友好之情,诗章的主题重点被展现出来了。从“秋河曙耿耿”,到“何况隔两乡”,主要是写行中的情景,铺陈描写,忆念想望,为进一步地抒发情致准备了条件。
诗的最后六句,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的矛盾感情,最后完成了诗的主题。诗中说:荆州与金陵,此后将是风云阻隔,不过风云中也有飞鸟通翔之路。但对我来说,有江汉两水的阻隔,却找不到可以跨越的桥梁了。转念一想回不去荆州,却也不见得不是好事,因为在那里自己每天都心怀惊恐,象弱鸟害怕鹰隼捕捉,象菊花畏惧严霜摧残。不期而归,固非所愿,但别却了西府中那种忧谗畏讥的日月,也可以引为幸事。诗人在赠同僚时,以胜利的姿态, “寄言罻罗者”,宣告:我已经在广廓的天空里远逝高飞了!谢朓冲出了这场网罗,但可惜他还无法冲出当时整个社会的网罗。没过几年,他终被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张网罗所捕杀。
-
《梅花·洞仙歌梅》咏梅花诗鉴赏 晁补之年年青
-
料合同惆怅,花残酒亦残。醉心忘老易,醒眼别春难。独出虽慵懒,相逢定喜欢。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小蛮,酒榼名也。]
-
上片写在这里留宿的情况,“江头日暮痛饮”,直赋其事,可见词人心中的不快。“痛饮”是排遣愁绪的意思。“乍雪晴犹凛”,衬写其景。斜光照积雪,愈见其寒,由此雪后清寒正映出心境之寒。 “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由日暮写到夜宿,“凄凉”二字写
-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作战》) 鉴 赏 在阐述了用兵作战要求速胜,“久则钝兵挫锐”,“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以及久拖不决“则诸侯乘其弊而起”便无法收拾等论题后,孙子总结道:“夫兵久而国
-
杨衒之文《洛阳大市》 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市东南有皇女台,汉大将军梁冀所造,犹高五丈余。景明中比丘道恒立灵仙寺于其上。台西有河阳县,台东有侍中侯刚宅。市西北有土山鱼池,亦冀之所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摘要: 这首诗的意思是:去年的今天,我曾在这家门中遇见过一位多情的姑娘,她的面容与桃花相映,显得格外美丽。今年我又来到此地,姑娘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桃花依旧笑迎春风盛开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
人生如歌岁月如梭短短几十年是三万多个今天的组合金色的童年时光理想插上翅膀飞翔转眼到了中年的责任担当生活中把酸辣苦甜品尝刚刚轻松一下
-
古典诗词中杨柳被赋予了多种喻义,但多是借以抒发艳情,或是表达离愁别绪等等。本篇虽题作“咏柳”(一作“新柳”),可实际上作者别有寓托。有人以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咏柳来写一个年方及笄的歌女。此可备一说。这首小词用笔空灵清丽,虽刻画,但不伤其
-
典源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
-
作者: 张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