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洞仙歌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洞仙歌梅咏梅花诗鉴赏
年年青眼,为江梅肠断。一句新诗思无限。向碧琼枝上,白玉葩中,春犹浅。一点龙香清远。谁抛倾国艳?昨夜前村,都恐东皇未曾见。正倚墙红杏,芳意浓时,惊千片。何许飘零仙馆?待冰雪丛中看奇姿,乍一笑能回,上林冬暖。
晁补之和历代文人雅士一样,极喜梅花,集中有四首咏梅词。另三首调为行香子、生查子、万年欢。然以此洞仙歌为最佳。
此篇开头三句,写作者对梅花的雅爱深情。“青眼”,即青睐,重视之意。“肠断”,断肠的倒装语,即消魂动魄之意。此三句诗意为:我年年都特别爱赏梅花,被其吸引得神魂颠倒,并常写咏梅诗篇,每句新诗都寄托着无限情思。虽是直述其事,但情真语俊,出口不凡。以下四句写梅花的姿质色香。那白玉色的花,开在碧玉般的枝条上,在初春的阳光下散发着缕缕幽香。“龙香”,即龙涎香,为珍贵香料。“清远”,指梅香清新而悠长。短短数语,便勾画出一幅“早春梅香图”,确是白描高手。
下片换头,用问句。“谁抛倾国色?”显然是梅花抛却了倾国倾城的艳丽姿色,退却红妆学淡妆。其实梅花本无倾国色,何谈抛弃!此句妙处就是,在无中生有,明知故问中显示梅之高洁不俗,比直说更婉曲尽情。正因为梅花失去了倾国倾城的容色,故失宠于春神东皇:“昨夜前村,都恐东皇未曾见”。以下四句写梅花飘零情景。“正倚墙红杏,芳意浓时,惊千片”。“倚墙红杏”四字,包含无限春光。读此句,会令人想起“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的诗句。梅花就是在这百花争艳,春光烂漫之时,纷纷飘落了。一“惊”字,表现出诗人对梅花零落的惋惜之情。接着又问一句:“何许飘零仙馆?”为何让她飘落到玉宫仙馆之中?此句既补足了惜花之情,又渲染了梅花的仙姿雅韵。最后三句,预想梅花再度开放时的奇姿妙景。“待冰雪丛中看奇姿”,是极富诗情画意的赞梅之语。“乍一笑”,以拟人手法写梅花初放时的动人情态。“上林”,汉代上林苑的简称,此处泛指园林。此三句意为:等到万花纷谢的冬天来临之后,梅花又会在冰雪丛中显现奇姿异彩。她嫣然一笑,能给冰封雪冻的园林带来春天的温暖。词中塑造了玉质高洁,不与众花争春的梅花奇美形象,寄寓着诗人崇高的人格美。
-
【3042】政策制定的艺术(〔印〕考希克·巴苏著,卓贤译,中信出版集团,20万字,2016年9月第1版,48元)△一位经济学家的从政感悟。作者受
-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
《词林正韵》 曲破弦思,别酒兰觞一叙。入相逢、几多春树。 帏帘残梦,莫把哀风渡。拾笔并韶华,向晨凭负。 索瑟飘零,远山疑阻。原上雪、殢人长顾。 往由遐逝,爱情无归路。燕子有归时,但行桑处。
-
【3561】人类的历史([印]尼赫鲁著,高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3 8万字,2016年4月第1版,56元) △印度开国总理给继任总理的“函授历史课
-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
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 ① 与贫穷。 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注释】 ①荣贵:荣华富贵。明人杨慎《词品》卷三
-
《辍耕录》 《辍耕录》30卷,元陶宗仪撰。陶宗仪,字九成,浙江黄岩人。元末投考进士未中,即弃去不为,而究心于文史之学,隐居松江乡村,从事著述,作品甚多。《辍耕录》撰于元末,卷首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
-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朱绂”此处用以指代游者,正显示其身份之尊贵。“尘境”与“梵筵”相对,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脱红尘的佛寺。诗人陪同这位贵人离开了世俗的境地,来到这青山环抱之中拜谒佛寺。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两句
-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熳游。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余生杳若福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
-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此词深得其中之昧。处处说燕,而终篇无一燕字。说它写得不像,却很像;说它像,却又不太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而不袭其貌。词人主要通过烘托、陪衬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