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鉴赏
古文观止·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 贤季子也①。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 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 “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②,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 “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③!” 故谒也死,余祭也立; 余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④。
僚者,长庶也,即之⑤。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⑥:“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⑦?”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 “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⑧,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 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 贤者不名,此何以名?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注释】 ①季子: 名札,与下文的谒、余祭和夷昧是兄弟,季札最小,父为吴王寿梦。②迮 (ze): 仓卒。③尚:希望。悔: 灾祸。④亡: 逃亡。⑤僚:寿梦的庶长子 (不是元配所生的儿子称为庶子),一说是夷昧的儿子。即: 即位为国君。⑥阖庐: 夷昧的儿子,一说是谒的儿子。⑦恶 (wu) 得: 怎么能够。⑧去: 离开。之: 到。延陵: 吴国的属邑,今江苏省常州市。
【译文】 吴国本来没有国君、没有大夫。春秋 为什么在这里说它有国君、有大夫? 原来 春秋是为了表彰季札的贤明。为什么要表彰季札的贤明?因为季札推让不做国君。他辞让国君是怎么回事呢? 谒、余祭、夷昧和季札是一母所生的四弟兄,季札最小而最有才能,他的哥哥们都很喜欢他,都想让他继父亲之位为吴王。大哥谒对两个弟弟余祭和夷昧说: “现在如果这样仓卒地让季札做国君,季札还是不会接受。请让我们这样: 君位不要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这样弟兄一个接一个地做国君,就可以把国家传给季札了。” 两个弟弟都说: “好。” 所以这几位做国君时,都英勇而不怕死,他们吃饭时必定祷告道:“老天如果要保全我吴国,希望老天尽快把灾祸降到我身上!” 所以谒死了,然后余祭继位; 余祭死了,然后夷昧继位; 夷昧一死,就该轮到季札继位了。季札这时候却借出使逃避了。
僚是季札几位庶兄弟中的老大,这时候他便继了位。季札出使回国,一回来便认僚为国君。夷昧的儿子阖庐说: “以前的几位国君之所以不把君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都是为了要传给季子。是按照先前几位国君的遗命行事吗? 那么君位应该传给季子。若是不依着先前几位君王的遗命嘛,那就该轮到我做国君。僚凭什么做国君?” 于是阖庐就叫专诸杀死了僚,而把君位交给季子。季札不接受,他说: “你杀了我的君主,我接受你的君位,这样做就是我和你一起篡位。你杀了我的兄长,我又把你杀掉,这样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永远没个完结。” 于是离开吴国都城到延陵去了,他终身没再进入吴国都城。所以君子把他不接受君位看做是合乎 “义” 的,把他不杀阖庐看做是合乎 “仁” 的。
称赞季札,那吴国为什么就有了国君有了大夫? 因为如果把季札当做臣子,就应该有国君。“札” 是什么意思? 这是吴国季子的 “名”。春秋 一书提到贤明之人时是不称他的 “名” 的,这里为什么称季子的名呢? 这是因为称许夷狄人士,不会因为他做了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就满足了。季札,是 春秋 所称许的贤明之人,为什么还对他不满足呢? 这是因为被许为人臣的,必定要他与其臣子身份符合; 被许为孝子的,必定要他与其孝子身份符合。
【鉴赏】 公羊传对春秋 “吴子使札来聘”这一句原文的分析,实际上是完全不合乎史实的,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作者宣扬的儒家思想。吴国是野蛮国家,所以在作者眼里就应当没有国君、没有大夫; 周朝是传位给嫡长子,作者想当然地认为吴国也是这样,实际上商朝和周代中原以外的国家多是“兄终弟及”; 哥哥们为了让季札继承君位,居然祈求赶快死,这尤其不合乎情理。由此可见公羊传所谓的“微言大义”是怎么回事了。不过,本文高度赞扬了吴季札的品德。但季子兄弟让国,导致的结果仍然是一场兄弟之间的残杀,这反映出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靠某一两个人的品德而得到解决的。
-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
-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
【注释】 选自《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庖丁解牛》为其中的一则寓言,题目系后人所加。 始:起初。 臣:庖丁自称。 解牛:肢解牛。 未尝见全牛:见到的不再是整个的牛了。 以神遇:用精神去感触。
-
袁枚《谒岳王庙》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作者袁枚 (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 人。进士出身,曾任江宁 (
-
古文·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
-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大事。这次会议于1945年在陕西洛川县召开,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抗日战争的经验,制定新的战略方针,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做准备。
在洛川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单干扩大、集中精力打一仗”的战略思想,明确指出了解放战争的总体目标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全面解放全中国。
洛川会议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和蒋介石国民党停战协定》以及其他重要决议,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
-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 ① ,水 有瞿唐、滟滪之虞 ②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 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 ③ ,肝胆为之悼栗 ④ 。水行,则
-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 ① ,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 ② 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 ③ 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
-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①溪上遥闻精舍钟②,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③,画出东南四五峰。【注释】①郎士元(生卒年不详),字君胄,中山
-
宋·苏轼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 2 ,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 3 ,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 4 ,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
-
轻捧香腮低枕。眼波媚、向人相浸。佯娇佯醉索如今,这风情、怎教人禁。却与和衣推未寝。低声地、告人休恁。月夕花朝,不成虚过,芳年嫁君徒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