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鉴赏
古文观止·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2】,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3】,故力称乌获【4】,捷言庆忌【5】,勇期贲、育【6】。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7】,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8】,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9】,骇不存之地【10】,犯属车之清尘【11】;舆不及还辕【12】,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13】,枯木朽株, 尽为难矣【14】。是胡越起于毂下【15】,而羌夷接轸也【16】,岂不殆哉! 虽万全而无患, 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17】。且夫清道而后行, 中路而驰, 犹时有衔橛之变【18】;况乎涉丰草,骋邱墟,前有利兽之乐【19】,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亦难矣【20】。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21】,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22】,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24】,坐不垂堂【25】。”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注释】【1】 本文节选自汉书·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2】 上: 指汉武帝。长杨: 秦时名苑, 据说因内有长杨树而得名。【3】 殊能: 不同的才能。【4】 力: 力气。乌获: 战国时力举千钧的武士。【5】 捷: 快速。庆忌: 吴王僚之子, 善奔跑, 阖闾欲追杀之, 骑马未及。【6】 贲、育: 古代二勇士孟贲和夏育。传说孟贲水行不避蛟龙, 陆行不避豺狼; 夏育, 亦为猛士。【7】 诚: 确实。【8】 陵: 登。【9】 卒: 通猝, 突然。逸材: 才能超群。【10】 骇: 使……惊骇。不存: 不得安存。【11】 犯: 侵犯。属车: 从车, 指武帝的车辆。清尘: 代指尊贵者。【12】 舆: 车。【13】 逢蒙: 夏时善射者。【14】 此句意为: 枯木朽株之阻, 皆可构成危险。【15】 胡越: 古代对北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毂: 指皇帝车驾。【16】 羌夷: 古代对西方、东方少数民族的泛称。【17】 轸: 指车子。此二句犹言: 险情即在身边。【18】 衔: 马衔口, 俗称马嚼子。橛 (jue): 车軥心。此二句意为:马衔断, 车钩脱。【19】 利: 贪。【20】 其: 表推断语气。【21】 万乘之重: 指天子之尊。【22】 知: 通“智”。【23】 累: 积累。【25】 垂堂: 屋檐下, 指富家子弟知自爱, 故不坐檐下, 恐堕瓦伤身。【赏析】上书, 是封建社会下臣向天子陈情、说理的文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使那些忠臣良相们, 在向天子提出规劝之辞时,不得不万分谨慎,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司马相如作为汉武帝侍臣,当然深谙此中奥妙。为此,这一篇劝阻武帝打猎的上疏,语意尤为委婉。在“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即猎兴勃发之际,欲向天子提出不宜此举的忠告,如果直言不讳,无异于给汉武帝迎头泼盆冷水,必使龙颜震怒,必趋杀身之祸,心理学讲,当人在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心理兴奋突然受到抑制时,会使心理失去平衡。西汉文人司马相如,在两千多年前即自觉避免了这一违背心理学原理之大忌。司马相如在此篇谏言的开始,先取迂回之术,从“物有同类而殊能者”谈起,援引了古代有名的力士、利足、勇武者之例,说明人中确有如此殊能者,然后自然类比:“人诚有之,兽亦宜然。”顺此理,接着极力陈述,当那些“逸材”猛兽被围猎者置于死地时的惊狂反扑,犹如四方蛮族作乱身旁,“岂不殆哉!”这番陈情,使好猎猛兽的汉武帝,如临其境般感受到猛兽反扑的凶险。开边不已。威慑四夷的汉家皇帝最恐四方作乱,司马相如以围追猛兽之险与四夷之乱类比,恰如一针见血,刺到了被劝者的敏感穴位。怎能不令闻者心动呢?最后又退一步说,即使是“万全而无患,”打猎这种活动也不是天子所应该从事的。如果说文章开始这段的类比是以情景感人的话,那么第二段的对比,则是以推理服人。第二段,作者先讲,天子出行时,在戒备森严的通衢大道上,尚有断衔脱橛的意外之险,更何况“涉丰草、骋邱墟”,“有利兽之乐,无存变之意”的无戒备条件下的险情丛生的境况呢! 因此,作者提出,万乘之尊的君王,不宜介身于有万一之危的娱乐。此句照应了上段的末句,万全无患,尚非天子所宜,险情丛生或万有一危,当然更为陛下所不取。语意自然推进了一步。以上两段,谏臣司马相如仅就狩猎的对象(猛兽),狩猎的环境(丰草邱墟),狩猎者的无戒备心理,具体分析了天子狩猎的危险。最后一段,作者又进一步分析了危险的潜显变化,指出危险的潜伏状态,更应引起警惕。他奉劝一代君王,应作那“远见于未萌”的“明者”,“避危于无形”的“知者”。最后,这篇规劝之辞以小喻大,引俚语鄙谚作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民之君,当更自爱。面对忠臣这样委婉曲折的一番真挚言辞,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谏文章,怎不令被规劝者心动理服呢。司马相如不仅是耿耿忠心的西汉大臣,不仅是善解人意的心理学家,更是一个出色的辞赋作家。说理文往往被人误解为一种只求通达,不计文采的实用性文体。然而这篇上书谏猎的说理文,给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本文颇有先秦散文、纵横家说的风采,将抽象的说理与生动的叙事相结合,将正面的劝谏与侧面的描述相结合, 极尽夸张渲染, 充分发挥之特长, 有较强的说服力。恰如后人评价的:“于悚然可畏之中, 复委婉易听。”
-
朝缨初解佐江濆,麋鹿心知自有群。汉囿猎稀慵献赋,楚山耕早任移文。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关吏不须迎马笑,去时无意学终军。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重己》原文鉴赏 倕①,
-
《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注释、译文和评析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中,“山色朝暮”指山的颜色在早晚发生变化,而无法与“春深秋晚”相比。这句诗抓住了山的变化和春秋的迥异,以此来表达岁月流转中人事的变迁。作者通过描绘山的颜色变化,使我们感受到春夏秋冬的转变,并间接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哲理,传达了对岁月不停流转的感慨。简单的词句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使这句诗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名篇。
-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乔老太公暨孺人师氏之墓碑》(马文治)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乔老太公暨孺人师氏之墓碑》(马文治)
-
【3495】正午2:此地不宜久留(正午故事著,台海出版社,13万字,2016年5月第1版,36元)△收录的是一些特写、随笔和访谈。如:五台山下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劳动现代的诗句,内容包括赞美劳动者的现代诗,关于劳动的诗句,劳动的现代诗。《一》工人 工人, 我以为是财富之神; 一砖一瓦盖高楼, 一镐一铲挖金银; 一经一纬织锦段, 一锤一斧造巨轮。 开火车,开汽车, 炼钢,
-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① 。其家皆智其子 ② ,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注释】 ①亡: 失, 被盗。②智: 作动词, “以…
-
昔昔盐薛道衡【原文】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1]。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2]。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3]。关山别荡子[4],风月守空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