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半路溪》重温旧情诗作赏析
半路溪 萧绎 相逢半路溪,隔溪犹不度。 望望判知是,翩翩识行步。 摘赠兰泽芳,欲表同心句。 先将动旧情,恐君疑妾妒。
这诗以弃妇的口吻,诉述在半路与前夫偶然相见,引起情感的波动,欲重温旧情,而又顾虑重重的心怀。
首句“相逢半路溪”先落清题目,用“相逢”勾出两个人物。逢者谁,却不明言——是她不愿说出。言下之意,就是我先前的那一位。“半路”点出不期而遇。从下句看,两人相逢半路、隔溪可见。一条小溪,不像宽阔浩渺的江水,自然容易渡过。虽然近在咫尺,故夫却见而不语,冷如路人。在她看来,分手已久,不通音讯,难得一见。既然碰上,必然有话要说。可是他“隔溪——犹不度”,这就把她因“相逢半路溪”带来的一阵内心激动冲得干干净净。相逢而不相见,是意外中的意外,这从情感沉重的“犹”字可见其困惑,所以引起她心中一阵疑团:是不是思见心切,精神恍惚,把过往行人当作故夫,这就自然生出下二句理智和情感的回旋。
“望望判知是,翩翩识行步。”“望望”,是望而又望,仔细久望,二字平易传神。从注目的眼神中见其心中的疑惑,最后判然辨清,刚才乍见之不错。这句是从孔雀东南飞“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化出。着一“判”字,显出她的心细和焦急,和“犹”字前后递接,盘转出心情的起伏而后定。写弃妇依然一往情深,虽然故夫漠然冷视,自己还“望望”而“识”,而“判”,从那走路的身影、翩翩的风度而遥认出来。“识行步”是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同上)中取意,曲曲而扣弃妇心理。两句果前因后,写得情思依依,一心向往。首二句两“溪”字,鱼贯相连。此两句只勾勒人物情态,而“识”、“判”自是“隔溪”远望。“翩翩”从“望望”而来,传出心思摇摇,意切情至的神情。
故夫无动于衷,她自己似乎全然不考虑这些,只是想着如何去接近他:“摘赠兰泽芳,欲表同心句。”摘兰赠芳,是情爱追求、男女相思的一个积淀的表情方式:“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九歌·湘君)“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湘夫人)“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其六)“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其九)这都是赠远遥寄。这里所赠之人,仅一溪之隔,只是对方心自为远,她“欲表同心”而不便,故先折芳以赠。用今天话来说,就是先献上一束鲜花,以示情之所钟,表达痴情未渝。
如果两情相悦,久不相见,则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但他们毕竟有了裂痕,眼前小溪,如鸿沟横亘。她虽然“望望”而心动,见“翩翩”而意切,却不便直言,故先赠芳试探。末两句则把这层心思说得非常清楚:“先将动旧情,恐君疑妾妒。”乍见之下,“旧情”、今怀齐涌心头,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今怀固无已,故情今有余”。(戏作艳诗)但如果自己先将新情叙起,担心故夫疑己嫉妒新妇,更为疏远,故按捺住新情,先提旧情。这两句把情之急急,又顾虑重重的心思,写得波折动人,摇曳生姿。刻画了人物情感专一,心思细腻的个性特征。这里写其心理,至于情态,作者有“入堂值小妇,出门逢故夫。含辞未及吐,绞袖且踟蹰。”可与此参看。“动”字下得撩拨,见出人物跃跃欲试的心理。“恐”字显其复杂、猜度、动荡的心理。
诗中的几个动词“望”、“识”、“欲”、“恐”都是平常字眼,却把人物的层层心思,情感发展的每一阶段,以及相互间的递进关系,都极为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化熟为新,转溢出弃妇挹之不尽的深厚、热烈、细致而又不无担心的情思来。写故夫的第二、第四句,只就主人公眼中见出,不像上山采靡芜让人物自己直接活动,这样留出更多笔墨,刻画弃妇心理,使诗的主题更为集中,主人公心理刻画更为细腻。就人物情思的抒发表达看,如“娇女步春,旁去扶持,独行芳径,徙倚而前,一步一态,一态一变。”(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黄语)用语措词,铅华落尽,出入汉乐府民歌之间,鎔铸词意,浑成自然。这和他“学曲初成,遂自娇音满耳,含情一粲,蕊气扑人”(陆时雍诗镜总论)的风格,自然两样,无脂粉气,无五光十色的字眼。题目与诗中的小溪,很有戏剧性色彩,有助于人物性格的体现。在诗中明现,暗现,总将两人分开置于彼此两边。诗的前六句,硬按捺住性情,不说相遇者是谁,而用“识行步”、“赠兰芳”、“表同心”,层层交待,直至结末方点出“旧情”,以及“君”、“妾”字样,这样写也很符合弃妇那带有创伤的委婉多情的心理。
-
兔走鸟飞疾若驰,百年世事总依稀; 累朝富贵三更梦,历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汤受业,秦吞六国汉登基。 百年光景无多日,昼夜追欢还是迟! 话说赵宋末年,河东石室山中有个隐士,不言姓名, 自称石老人。有人
-
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假”换鱼旁)须[上穴下卒]地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强语笑。逞如簧、再三轻巧。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
-
【注释】:汴京元宵佳节,宋人非常为之心醉。元宵,是在春节之后、一年之中第一个农历十五的月夜。元宵节充满着欢乐、希望与团圆的意味 。汴京的元宵佳节,还意味着北宋那个高度繁荣的盛世。无怪乎周邦彦在荆州时所作的《解语花》中深情地写道 :“因念都城
-
名言: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注释: 常: 永久不变。弛: 松懈。 句意: 一个国家没有长久不变的安定, 也没有长久不变的动乱。法令施行了, 国家就安定; 法令松弛了, 国
-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①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② 【注释】 ①鸿鹄:天鹅。举:振翅而飞。就:成。②矰缴(zeng zhuo曾浊):古代系有丝绳用来射鸟的短箭。
-
论俗人应避雅人这是看了些杂志,偶然想到的。浊世少见“雅人”,少有“韵事”。但是,没有浊到彻底的时候,雅人却也并非全没有,不过因为“
-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处】唐王昌龄《 闺怨 》。 【意思】远望之中忽然看到路旁杨柳颜色变绿,引起感情波动,后悔不该让丈夫去边疆立功封侯。把少妇的心理活动写得十分真切而含蓄。 【
-
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汴州忽复承平事,正月看灯户不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学的关于父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父爱的古诗诗句,描写父爱的诗句古诗词,关于父爱的古诗大全。田家唐代: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白话译文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