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①。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②。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③,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④。螭魅罔两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⑦,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⑧。成王定鼎于郏鄏⑨,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注释】 ①楚子: 楚庄王。陆浑之戎: 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支。雒: 同“洛”,即洛水。观兵: 阅兵以示威。②王孙满: 周大夫。③图物: 描绘各地的奇异事物。贡金: 进贡青铜。九牧: 九州的首领。④不若: 不利。⑤螭魅 (chimei): 山林之怪。罔两: 木石之怪。⑥用: 因。天休: 天赐之福佑。⑦休明: 美好光明。⑧天祚: 同 “天休” 义。厎止: 指最终的年限。⑨郏鄏(jiaru): 东周王城,在今河南洛阳。
【译文】 楚庄王讨伐陆浑的戎族,于是到达雒水,在周朝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慰问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 “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远方的国家把物产画成各种图像进献,九州的首领进贡青铜,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各种东西上面都齐备,使百姓认识神物、恶物的形状。所以百姓进入河湖、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妖魔鬼怪都不会碰上。因此能够使上下和协,来承受上天的福佑。夏桀昏乱,鼎迁到了商朝,开国后经历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 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那些有美好德行的人,也是有一定期限的。周成王把鼎安放在郏鄏的时候,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旨意啊。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上天的旨意并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啊。”
【鉴赏】 春秋时期,周王朝日益衰落,楚庄王经过和中原诸侯的长期战争,终成霸主。鲁宣公三年,楚庄王在周之疆界陈兵炫耀武力,并向周大夫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因鼎在当时是王权的象征,所以暴露了其取代周王的意图。王孙满站在维护周王室的立场,讲了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道理,同时也要顺应所谓的天命,巧妙地回答了楚庄王。文中重德轻鼎的观点反映了历史的进步性,而天命占卜的观点却反映了历史的局限性。文章夹叙夹议,刚柔兼济,句句针对楚国的意图,处处用到“德”和“天”字,有力地挫败了楚国的嚣张气焰。
字数:1088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3-34页.
-
读书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
-
作者: 张俊山
-
朝天子·闺情 张可久 与谁。画眉。猜破风流谜。 铜驼巷里玉骢嘶。夜半归来醉。 小意收拾。怪胆禁持。 不识羞谁似你。自知。理亏。 灯下和衣睡。 张可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秋节的毛笔字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中秋古诗七言毛笔字,适合写毛笔作品的中秋的诗句,中秋诗词书法作品。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作者: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念奴娇 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孟浩然的诗句
开窗户望着田场和菜园,边喝酒边谈论桑和麻。等到重阳节,还要来看菊花。上一句是“开窗户望着田场和菜园,边喝酒边谈论桑和麻”,下一句是“等到重阳节,还要来看菊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秋天的生活情趣和期待。
-
时舍卫城里,有人名曰钟磬。宗族五亲不可称限。己身贫匮,乏诸财产,衣不覆形,食不充口。五亲相见,皆伭头而过。钟磬自念:“五宿少福,生不遇时,自知贫困,五亲离
-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樱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
《曹刿论战》 此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题目为后人所加。题一作《齐鲁长勺之战》。清林云铭《古文析义》说:“细玩通篇当分三段。以‘远谋’二字作眼,总是一团慎战之意。惟知
-
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
-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争报恩》又名《三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