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音”注释、译文和感悟
【注释】 ①子游:子綦(qí)的弟子。子綦是楚昭王的弟弟。籁(lài):箫。比竹:由多根竹管并排制作的乐器,如笙。咸:都。怒:怒号,吹响。
【译文】 子游说:“地籁之音是由于风吹许多孔洞发出的,人籁之音是由于吹笙竽等乐器的竹管发出的,请问天籁之音是怎么形成的?”子綦答道:“天地呼吸成风,风吹千万个孔洞而成千万种声音,它们随风自成自息。它们都是各自自然成音的,有谁让它那样呢?”
【感悟】 天籁之音,自然天成。
-
贺知章和曾巩都各自写了一首《咏柳》,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下阅读并对比赏析。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柳树柔软的外观和摇曳的姿态,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春天。相比之下,曾巩的《咏柳》更强调了柳树的功用和重要性,既有辩证的观察,也有人们实用的需要。两首诗在描写柳树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展示了作者对柳树的深深爱慕之情。
-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 ① 民莫不谷,我独于罹。 ②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 ③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④ 假寐永叹,维忧用老。 ⑤ 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⑥ 惟
-
风格孤高尘外物,性情闲暇水边身。尽日独行溪浅处,青苔白石见纤鳞。
-
在吴伟业词中,这是最沉痛、最感人的一首,以致旧传此为词人临终绝笔。其实,据考证,此词作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距词人之死尚有十八年。吴伟业为明末大名士,明亡,隐居故里。
-
《减字木兰花 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①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② 【注释】 ①渚(zhu主):水中的小洲。②金碧楼:装饰得金碧辉
-
一从泽畔为迁客,雨度江头送暮春。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
象征派诗歌的表现方法。既不按事理,也不按感情,而是用一个形象唤起或暗示另一个形象的方法,铺展诗意,使诗的形象间距拉开,作大幅度跳跃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古诗词唱诵相思(为古诗词歌曲《相思》选择适当的作曲要素并简要说明理由)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唱诵相思,内容包括古诗《相思》,为古诗词歌曲《相思》选择适当的作曲要素并简要说明理由,关于相思的古诗词。个人愚见:1.清乐羽调式。(好吧,其实就是自然小调)或者雅乐羽。【前者是因为好写,俗乐更为民间所传唱,也贴合诗词的“身家背景”。本来就是
-
屏去佛经与道书,只将语孟味真腴。出门俯仰见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 作品赏析【原题】: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屏(bǐng摒):除去。腴(yú鱼):丰美,丰润。指《论语》、《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