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柏舟》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①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②母也天只,不谅人只!③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④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⑤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释】 ①泛(fan犯):漂浮游荡。中河:河中。②髧(dan淡):头发下垂的样子。两髦(mao毛):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头发式样,前额头发分垂两边,长至眉毛。额后扎成两绺,故称“两髦”。实:实在。维:句中语气词。仪:配偶。之:到。矢:誓,发誓。靡:没有。③也、只;都是语气词。谅:体谅。④侧:边,指河岸。⑤特:配偶。慝(te特):音义同“忒”,更变。
【译文】 漂漂荡荡柏木船,一漂漂到河中间。额前垂发美少年,称心佳偶让我思恋,爱他到死心不变。亲娘啊苍天,太不体谅我心愿!柏木船儿漂漂荡,一漂漂到河岸旁。额前垂发少年郎,是我追求的好对象,我爱他誓死不变样。苍天啊亲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集评】 清·方玉润:“(“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言婉而挚。”(诗经原始卷四)
清·吴闿生:“(“实维我仪”)旧评:实字坚重;(“之死矢靡它”)旧评:壮烈。”(诗义会通卷一)
【总案】 毛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据史记·卫世家记载,卫僖侯的儿子和,在父亲死后逼杀哥哥共伯,自己做了武公,在位五十五年。国语又载武公至少活了九十五岁,则他即位时已经四十多岁。共伯又是他哥哥,似乎不会是“髧彼两髦”的打扮。而且毛序说他“蚤死”,也与情理不合。难怪清人姚际恒说: “此诗不可以事实之。”(诗经通论卷四)方玉润也说毛序“必以共姜事实之,则未免失之凿”(诗经原始卷四)。细读起来,我们认为,这首诗出自一个希望冲破“父母之命”的束缚,追求婚姻自由的少女之口。她自己找好了佳偶,誓死不改变主意。诗中表现了女主人公彷徨苦闷的心情,表达了她爱情的纯洁坚贞,并以直截了当的口气对母亲不理解女儿的做法表示了怨愤。
-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穷:主要指境遇艰难、政治上不幸的遭遇,与“达”相对,非专指经济上的贫穷。如果生活困苦,则叫做“贫”。《孟子·尽心上》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
-
视之不见,名曰“夷” ① ;听之不闻,名曰“希” ② ;搏之不得,名曰“微” ③ 。此三者不可致诘 ④ ,故混而为一 ⑤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⑥ ,绳绳兮不可名 ⑦ ,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
-
古文观止·两汉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太史公
-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
-
唐将南征以捷闻 ② ,谁怜枯骨卧黄昏。 惟有苍山公道雪 ③ ,年年披白吊忠魂 ④ 。 ①这首诗以悲愤的笔触,谴责战争罪魁,哀悼唐朝阵亡将士。②此句谓杨国忠等掩盖败状,假传捷报。③苍山: 大理名山。④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心得,内容包括小学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后的体会是什么,小学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后的体会是什么,有关学习古诗词的收获体会。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
-
秉笔振芳步,少年且吏游。官闲高兴生,夜直河汉秋。念与清赏遇,方抱沉疾忧。嘉言忽见赠,良药同所瘳。高树起栖鸦,晨钟满皇州。凄清露华动,旷朗景气福偶宦心非累,处喧道自幽。空虚为世薄,子独意绸缪。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土册古诗词三首,内容包括五年级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资料。我和春天有个约定 春天啊,你终于来了! 你带着生命和希望,步履轻盈地来了。你跃过高山,飞过河流,千里迢迢地来了。你辛苦了!可你一刻都顾不
-
乙未 ① ,大霁 ② 。……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 ③ 。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
-
邓中夏过洞庭(二首)其一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其二莽莽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