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翁《贺新郎西湖》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贺新郎 西湖·文及翁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石番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这首词是作者于宋理宗保祐元年(1253)登进士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西湖时所作。作者是四川绵阳人,游湖时有人问他: “西蜀有此景否?”触动了他忧时念国的情怀,于是即席赋兴,写下了这首忠愤之词。
这是一首忧时念国抒愤之词,文多以古喻今,故不免引时政、典故入词。“渡江”,公元1127年,南宋王朝建立,不久,高宗赵构就渡过长江,偏安江南。“洛阳”,北宋时称做西京,以园林著称。这里借指汴京。“黍离”,诗经篇名,为感慨王室倾覆、故宫荒废之作。“新亭堕泪”,东晋南渡后,士大夫常到新亭举行酒会,一次有人感叹说: “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引得大家都落下了眼泪。“澄清志”,澄清天下的雄心壮志。语出后汉书·范滂传。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县。相传姜子牙在此隐居钓鱼,遇到周文王,后成为周朝的开国功臣。傅岩,在今山西平陆县。相传原在傅岩筑墙的一个工奴,后遇殷高宗,起用为相,使国家大治。林处士,北宋诗人林逋,长期隐居孤山,不仕。这里指自命清高的士大夫。
此词上片谴责南宋君臣。通过“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与“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的鲜明对比,沉痛地指出他只知迷恋声色,忘记了中原沦陷区。下片换头三句先写自己的抱负: “余生自负澄清志!”作者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然而朝廷并不任用自己: “石番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三句叹众人幻想长江能阻止敌人。“借问”二句对那些自命清高而不问国事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批判。词中多设问和感叹句,方式多样,或从对比中发问,或自问自答,或以发问感叹。由述志、论政、批评“江神可恃”的谬论,进而针砭士大夫的弊病,沉痛愤慨,真可谓南宋词中之“陈政事书”。
-
石愗《绝句》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傍。 ①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 ①轻黄:淡黄。指杨柳。 【译文】 归来之时,但见杨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着万缕嫩黄;离去之日,杨花凋落已聚成万
-
潭潭古屋云幕垂,省中文书如乱丝。忽见伯时画天马,朔风胡沙生落锥。天马西来従西极,势与落日争分驰。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羁。元狩虎脊聊可友,开元玉花何足奇。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丹青弄笔
-
《教而勿诛。》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来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这是杨万里中年作品,是在孝宗淳熙六年(1179)他自朝廷
-
故里依然一梦前,相携重上钓鱼船。尝陪大幙全陈迹,谬忝承明愧昔年。报国无成空白首,退耕何处有名田。黄鸡白酒云山约,此计当时已浩然。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苏轼·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
-
【原题】:读柳拱之员外严宗哲主事杨应宁舍人倡和长句戏次韵一首
-
祭文·《祭父文》 维公元□年岁次□月日,乃我
-
硕人 作者: 翟纲绪 【本书体例】
-
【4661】品园(陈从周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6万字,2016年4月第1版,49元)△说园;园林清议;贫女巧梳头;谈中国园林;苏州园林初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