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绿》赏析
朱自清绿原文
绿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记游散文集踪迹,是温州的踪迹之二,写于1924年。
对这样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写它的时候,显然有着浓厚的导游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引领,让读者完成一次始终保持着勃勃兴致的秋游,对景观的美既有“面”上的总体了解,更有“点” 上的难忘印象。文章的结构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而铺排的。第一句话,简洁地交代了景点的所在地,同时,把自己对“梅雨潭的绿”的感受,用“惊诧”一词表达出来,起诱发读者好奇心的作用:什么样的绿? 何以令人“惊诧”? 产生按捺不住的探胜欲望。但此时,作者却沉住气,就像高明的导游对游客说:“且慢,请随我来”一样,故意荡开笔,暂不写绿,而用“移步换形”的技法,由远而近,自下而上,再从高到低,勾勒出一幅“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的画面。“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追本溯源,自然不能不写瀑布。人们款款而来,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花花花花”,听觉牵动了视线,“抬起头来”作仰视,便见瀑布飞流。为了更切近地观察瀑布,作者领我们登上了梅雨亭,并对它作了一番描写,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绝妙的观察点,妙在它“正对着瀑布”,而“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可以平视,亦可以俯视,这“亭”便把“瀑”与“潭”连接起来了。读者仿佛身处此亭,视线很自然地会将瀑布自上而下地观赏得十分真切,而瀑布从“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到“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再到经过“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人的视线便抵达了梅雨潭,作者结构上的巧妙过渡——从瀑到潭也成功了。导游终于把我们身历其境地带到了醉人的绿面前,在已经富有诗意的气氛中,尽情地领略绿之美。
作品的着重点就在描写“绿”上。但“绿”本是颜色,画出来还不太困难,而要写出闪着“离合的神光” 的绿,就需大手笔了。前二段已经明点和暗示出“绿”这个主体,那“惊诧”的神色,那镶在黑边里“白而发亮”的瀑流,那淡淡的“微微的云”,那白梅、杨花,都是对色彩感觉十分灵敏的作者用对比色彩对“绿”的映衬和烘托,为“出绿”作了著意的渲染。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绿”跃入眼帘之前,种种景物的颜色,基本上都比“绿”来得暗,来得淡,这就为“绿”引人注目的登场铺就了背景。但“绿”怎么“出”呢? 作者先以一系列动作,极力反映出因着“绿色招引”而努力“追捉”绿的急迫心情,而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时,偌大的哗哗有声的瀑布已被心所遗忘,占据他整个身心的,只有那“醉人的绿啊!” 接着,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连用三个比拟句,描写在水面上“平铺着,厚积着的绿”: 其外形,像“松松的皱缬着”的“少妇拖着的裙幅”;其色泽,像“涂了明油般”明亮,像“鸡蛋清”般软嫩的“皮肤”; 其纯净清澈,又像碧玉“不杂些儿尘滓”。从视觉、触觉、感觉各个角度,写出“奇异的绿”的“着实可爱”。然后,作者兴犹未尽,高明地借助联想引起的对比继续绘绿,将它与四个著名的景物比较,使誉满九州的山光水色,在小小的梅雨潭之绿面前顿时黯然失色,不是太淡,就是太深;不是太明,便是太暗。这又不像,那又不是,让作者为难:“我怎么比拟得出呢?”但就在这看似无法描写中,绿恰恰被描写出来了,因为艺术的魅力在于“暗示”:一半给我们看,一半让我们想,在读者的想象空间里,“梅雨潭的绿”自有独特的、生机无限的美。当作家被难以比拟的美搅得神醉心荡时,文章达到了高潮。他神与物游,内心的感受只有一个“爱”字才能概括:爱她“临风飘举”之轻盈,爱她“明眸善睐”之神灵,爱她如圣洁的小姑娘,禁不住送她一个高雅的独创的名字——“女儿绿”。作者把内心的情感完全融化在描写对象上,把“绿”写得出神入化、爱不胜爱,又怎能不深深地感染读者呢?
朱先生深厚精湛的文字功力,令人钦慕,他对动词的精心炼用、修辞格的广泛运用(拟人、比喻、反衬、借代、排比、呼告、反复、夸张、对比等几乎所有常见修辞格都有娴熟的运用),使绿无论从那方面看,都是杰出的。(金志华)
-
到合肥,不去拜谒包公祠,是一件憾事。去年,正是玫瑰飘香的季节,我趁着在合肥参会的间隙去拜谒包公祠。从招待所出发,没走多远,就到了坐
-
繁华锦烂。已恨归期晚。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不堪尊酒频倾。恼人转转愁生。□□□□□□,多情争似无情。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上一句是:
“春心下一句是:
一寸相思一寸灰。翻译: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意思】怀春之心还是不要和春花 争发竞放吧,寸寸相思最终只能带来失 望,化作点
“春天的心情与花朵争相开放,一寸的相思就有一寸的灰烬。” -
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 作品赏析何处去:一作何处好。
-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出处】唐李益《 喜外弟卢纶见宿 》。 【注释】雨中,黄叶从树上飘落,昏暗的灯光下坐着一位孤零零的白发 老人。 形容一派寂静悲凉的景 象。也有的认为是描绘一种宁静 淡
-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九章。 害:损害。 杀身:牺牲生命。 成仁:完成仁德。 【赏析】 孔子一生追求“仁”,他认为,仁的纯洁性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君子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能损害仁。孔子说:
-
作者: 董丽敏王绍艳崔承枢王质和兰成春 【原诗】:前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宋得顺先生墓志铭》(李光俊)
-
而我不容今世路,此情惭愧又何辞。|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而我不容今世路,此情惭愧又何辞。》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作品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