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原文、鉴赏和解读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首诗“托之游仙”,而“词含寄托”(陈沆诗比兴笺),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十句,写诗人登上西岳华山后的所见所闻,因是想象之词,故显得神奇恍惚,缥缈幽雅,意境极为高远。“明星”,乃是神话中的华山玉女,故接着用“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加以描状。“素手”、“芙蓉”、“太清”,这是何等的清洁高雅!“虚步”、“飘拂”,又是何等的缥缈轻盈!再加上艳丽的霓裳拖着宽广的长带,随风飘舞,真是美极了。“升天行”点明玉女的去向,引启下面四句。诗人被玉女邀至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见礼。一个“高揖”,突现了诗人那洒落不羁的外貌和心性;“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极写诗人仙游时忘怀荣辱得失、沉醉于“紫冥”(高空、仙界)中的快感。在众多的仙人中,诗人之所以独取卫叔卿,主要由于诗人怀才不遇的遭遇与他极为相似。传说卫叔卿曾因汉武帝对他简慢无礼而大失所望,愤然离去。正因为如此,诗人对他不仅“高揖”,而且与之驾鸿同游了。
最后四句,声情突变。当诗人“驾鸿凌紫冥”时,偶然从高空“俯视”,但见古都洛阳一带,到处是烧杀抢掠的胡兵。自己的同胞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豺狼们却戴冠簪缨,窃踞显位。看到这种景象,他怎能不万分沉痛呢?诗中虽然没有一句议论,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同情,对“豺狼”之流的愤怒和痛恨,却令人真切可感。前人谓此诗作于安禄山反兵攻破洛阳之后,大体是可信的。
-
1989年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一、讨论范围及术语说明本文讨论的范围限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中国国内的诗歌写作
-
疑因星陨空中落,叹被泥埋涧底沉。天上定应胜地上,支机未必及支琴。提携拂拭知恩否,虽不能言合有心。
-
宋词典故·树犹如此 【出典】 见“太息攀树”条。 【释义】 东晋桓温看到自己先前种下的柳树皆已长成十围粗的大树,不禁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后遂借其语作为叹惜岁月流逝的典故。 【例句】 ①楼
-
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芘行者,且以名其亭。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故作是诗。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古语云:一年之计,树之以谷;十年之计,树之以木;百年之计
-
《林檎花·来禽花》咏林檎花诗鉴赏 陈与义来禽
-
归熙甫项脊轩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国古诗词大观,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古诗词,中国古代最有名的10首诗词,急需中国经典古诗文。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词 第十名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四,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评论:几个王朝的兴衰
-
季节,是一扇虚掩的门,推开它,就拥有了它的全部感觉。在朝雾渐渐散去的晨曦中,在烟霞明灭的傍晚,我走向郊外,走向山川与河流,走向一棵
-
作者: 叶嘉莹徐晓莉 【原文】: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
哭刘蕡 李商隐 路有论冤谪, 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 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 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 春雪满黄陵。 李商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