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相疑为鬼 》全文和鉴赏
又一人宵行无灯而微雨。闻后有屐声,回头见一大头,身长二尺许。伫立观之,头亦随立。及行,头亦行。及趋,头亦趋。其人大恐,亟驰至浴肆,排闼直入;未及掩门,头亦随入。此人几落胆矣。引烛观之,乃一小儿也。盖以大斗障雨,亦惧鬼,故紧随之耳。是亦为错者也。
向使此四人各散去不白,则以为真鬼矣。今之见鬼者,可卒惧也哉?
七修类稿是明代郎瑛所撰的笔记文集,计五十一卷,又续稿七卷。因正续都按“天地”、“国事”、“义理”、“辩证”、“诗文”、“事物”和“奇谑”等七类编排,故以“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之义命名。本书内容非常广泛,而其中元、明之际的史料和诗文小说的考评两部分更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这里所选的相疑为鬼,是该书中比较精彩的一篇小说。中国文苑中有关“鬼”的议论颇多,然而这篇短文却以其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诙谐的行文风格有其独到之处。
全文用语极简。无一赘言。仅以开篇的一句话就把整篇有关的背景作了交待。随着就连续讲述了两件疑神疑鬼,似鬼而非鬼的小故事。并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体会到:第一是不要怕鬼;第二是见到那似鬼而又非鬼的事物时,必须去认真地予以核实。千万不要浅尝辄止、糊里糊涂地就信以为真。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疑心生暗鬼”。而所谓的疑心除了真正的迷信之外,大抵是听了不真实的信息才误入迷津的。在第一个故事中,那个带伞者在夜行遇雨之前,早就因为听信了此地经常闹鬼的种种谣传而提心吊胆,所以当“蓦有避雨伞下者”时,他很自然地就做出了“此必鬼也”的迅速而又武断的判定,并壮着胆子终于在自以为时机成熟的时候,把那个同人一样怕雨浇的“鬼”挤下了桥面。作者在此处选用了一个“顷”字,风趣而又科学地表示出这两个“鬼”在前后脚跑进浴池上的“时间差”。可是,那个“落水鬼”是从何时开始认定那带伞者是只“鬼”的呢?作者并未实写,而是留出一个空白去让读者思索。稍加分析就可发现,那落水者的胆子是较大的。因为在他企图“蹭”伞用时,并没有有关“鬼”的先入之见。可惜的是这个喜欢恶作剧的人只想借光避雨,却从未与“人”搭话,结果就闹出了这样一场天大的误会来。如此,作者在第一个小故事中,就以一波三折的生动笔法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神。
作者对于第二个故事中出现的鬼做了更为活灵活现的描写,突出了那个几乎吓落人胆的特大鬼头。并用“伫立观之,头亦随立。及行,头亦行。及趋,头亦趋。”的递进描写手法大力渲染了那种逐步升级的恐怖氛围,使读者也难免要有些毛骨耸然了。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待横下心来“引烛观之”,却万万想不到那亦步亦趋的“大头鬼”只是一个在头上顶了个大竹篓的小娃娃。事件至此,真相大白。原来世间本无一鬼,而蛊惑人心的鬼类则仅仅是人们自己“想”出来的而已。
这篇小说以平白如话的文学语言,通过先是可怕,后是可笑的这两个“鬼故事”,再次向人们证实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邪不压正。鬼不侵人。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作者在上述两段故事的情节结构中,都没有运用扑朔迷离的手法去有意地设置什么悬念,而是沿波讨源,一步一步地写将过来。细节绝无枝蔓,首尾自圆其说。所以,读者仅从这种文笔上就可以得到一种相当踏实可靠的感觉。从而不会“买椟还珠”,受到某种恐怖主义的影响。
再者,全文从始至终显露出极为诙谐而幽默的写作风格。两次见的“鬼”都不是鬼的故事情节本身就使读者感到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可笑性。一个是在桥上被“鬼”“排之于水”,险些送了性命;另一个则是在“未及掩门,头亦随入”的危急情况下几乎被吓破了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段“活见鬼”的小故事都不到百字之数,然而读之却先有身临其境、须发皆张之感,后呈抚掌大笑、嗤之以鼻之态。作者构思之巧与用语之精,确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
醍醐: 纯酥油。灌: 浇。顶: 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 古印度把“醍醐”作为牛乳“五味”之首,《涅槃经》记有:“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
-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纳兰性德【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1]。等闲变却故人心[2],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3],泪雨霖
-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
名言: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 注释: 佚(yi): 通“逸”, 安逸。 句意: 至于眼睛喜好色彩, 耳朵喜好声音,
-
文章如下: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是杜甫的诗作之一,它传达了杜甫在汴京的寂寞和思乡之情。诗中以平淡的语言描述了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无尽的忧伤。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杜甫将诗意融入自然景观中,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感情力量,令人回味无穷。
-
鄂伦春神话这个题目是在我整理照片时突然想到的。去年在嘉荫县文体中心观看的《鄂伦春神话》系列演出后,一直想执笔创作关于鄂伦春族的文字
-
【4318】新时代的温度: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李维著,东方出版社,22 8万字,2019年7月第1版,49 8元)5章:[1]不忘初心,把人民放在心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词鸣不平》经典解读 诗词鸣不平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
-
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越品越觉得有意思,有意味。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熨帖得很。“仙岩”
-
师道立,则天下之不善者皆可变而为善,天下之不中者皆可化而为中。|什么意思|大意|注释|
《师道立,则天下之不善者皆可变而为善,天下之不中者皆可化而为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意思】侍儿扶起时娇生生地没有力气,这是刚刚承受皇帝宠幸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