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寺题名记》原文|翻译|赏析
清·王士祯
昔人言招隐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皆不凡2。予以庚子仲冬月同崑仑子来游3,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登玉蕊亭上,远眺江影,惝怳久之4。
1招隐寺:在江苏省镇江市招隐山上。2毛:指草木。3庚子: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仲冬:冬季第二个月,农历十一月。4惝怳:若有所失之貌。
【析点】 游招隐寺而题名作记,先写所闻,由所闻引出所见,再以见后所感作结,一环连续一环,贯通而完整。
作者笔下招隐之景,有季节的不同——所闻为春夏,所见为仲冬;有近观与远眺的差别——近观红叶、石骨、泉流,远眺山下大江。作者的描绘也有繁简浓淡的差异:春夏之景来自传闻,只有概括形容,没有具体描绘;仲冬之景亲历亲游,鲜明具体,红叶色彩鲜丽耀目,石骨形态嶙峋可感,泉流声响瑟瑟可闻,用十二个字将山、石、泉的色、形、声摹画尽致;远眺大江单用一个“影”字,写得似有似无,迷蒙淡远。
贯串于文中的情感也是发展的。昔人所言引起向往之情;由向往而导致仲冬畅游,饱览山水风光;而远眺又引来久久的“惝怳”。短文于“惝怳”中收束,却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
《梅花·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陈亮疏枝横玉瘦,
-
定居内蒙古10年,第一次真正地用脚步去丈量这片118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在长达十余天的旅行中,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行走,这片大地之于生
-
[宋]汪莘志可洞金石,气可塞堪舆。问君所志安在,富贵胜人乎?看取首阳二子,叩住孟津匹
-
隐约安幽奥,萧骚雪薮西。交加工结构,茂密渺冥迷。引叶油云远,攒丛聚族齐。奔鞭迸壁背,脱箨吐天梯。烟筱散孙息,高竿拱桷枅。漏兰零露落,庭度独蜩啼。扫洗修纤笋,窥看诘曲溪。玲珑绿醽醴,邂逅盍闲携。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就
-
此诗作于至元二年(1336)福建为官期间。其时诗人久病,又逢春暮淫雨,感到百无聊赖。全诗所写即“不如意”三字。久病的人,感到浑身懒散,就像闲僧一样无所事事,所以有“病客如僧懒”之感。弱不禁风,则须穿得比常人更多,何况苦雨“多寒”,只好把毛皮袍子(毳裘)裹上,倒真像是一个和尚了。“三山一夜雨,四月
-
韩退之五箴 并序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黎伯英解元赠予一大缶封泥如法初谓酒也至乃西山泉云暑中时可一酌珍重其意为赋此章
-
毛泽东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② 。匡庐一带不停留 ③ ,要向潇湘直进 ④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⑤ 。秋收时节暮云愁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