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纳凉》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此诗写夏夜纳凉情景,笔法细腻,情韵悠然。
首句入题,次句顺势铺毫,交代纳凉的地点是在“柳外”“画桥南畔”。“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诗人拄杖漫步来到柳叶纷披的画桥南畔,悠闲地在胡床上斜倚着。一派怡然自得之情。
前两句叙事,三、四句宕开笔触,状景表情:“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在溶溶夜月的清辉下,船上艄公们高低起伏的笛声不时从远处飘来,风静之时池塘里莲花馥郁的芳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形式严格对仗,表意相辅相成,一动(船笛)、一静(莲香),渲染了夏夜纳凉的恬美静谧的环境气氛,意境优美迷人。不难意会到,皓月当空、柳丝低垂、笛声悠扬、风定人静,如诗如画的此情此景下,池莲的“自在”恰正映衬了诗人的悠然“自在”。从整篇结构上看,诗以快心怡神的景物描写收束全篇,创造了情寓景内,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诗篇虽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在作品中诗人调动了诸多描写手段,从多个角度着笔,叙景写心。短短四句既有触觉(凉),也有视觉(月明),有听觉(船笛),还有嗅觉(香),可谓全方位地摹写了纳凉之时惬心畅神的愉悦心境。
诗篇不仅有上述这种看似不经意中所包涵的多视角的周详细致安排,而且全诗四句的叙写层次也是精心结构、脉络分明的。首句携杖来,次句到画桥南畔,三句由桥上而及水上船只,四句再及水中莲藕,井然有序,丝毫不露牵强凑泊之窘态,显示了诗人的娴熟技巧。
秦观向富才情而秉性柔婉,而此篇则情辞兼胜、唱叹有神。宋吕本中评曰:“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后集卷八引),可谓知言。
-
《汉魏六朝散文·杨衒之·白马寺》原文鉴赏 白
-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举邑树桃
-
明·傅山2老人家甚是不待动3,书两三行,眵如胶矣4。倒是那里有唱“三倒腔”的5,和村老
-
湛湛清池五月寒,小山无数碧漓岏。稚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云合抱看。
-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面对绽放的牡丹写下的词,表达了作者抱才不遇的抑郁之情。上片首句描写筵席的丰盛而精美,“玳 ”、“绮”、“绣芙蓉”都是席面装饰,高妙华贵,形容的是筵席的至盛至精。设此筵席,意在赏郡圃中的牡丹(称“郡圃”,当是任知州时事)
-
萧贡《日观峰》金、元山水诗鉴赏 萧贡 半夜东风搅邓林,三山银阙杳沉沉。 洪波万里兼天涌,一点金乌出海心。 登泰山,都想见到日出的壮观景象,为了看日出,人们不惜风餐露宿,要在山顶上过一夜。这一夜,也大都
-
元戏剧《王仲文》鉴赏 《救孝子》也叫《不认尸
-
否卦是《易经》中的第十二卦,同第十一卦泰卦构成了最典型的对立卦。首先从卦名看,“泰”表通达,而“否”表闭塞,两者代表了两种相反的状态。
-
西亭系五马,为送故人归。客舍草新出,关门花欲飞。到来逢岁酒,却去换春衣。吏部应相待,如君才调希
-
作者: 张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