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汉魏六朝散文·杨衒之·白马寺》原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汉魏六朝散文·杨衒之·白马寺》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杨衒之·白马寺原文鉴赏

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2,佛入中国之始3

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4。帝梦金神,长丈方,项背日月光明,胡人号曰光明。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象焉。时以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句。明帝崩,起祗洹于陵上5。自此以后,百姓冢上6,或作浮图焉7。寺上经函至今犹存8,常烧供养之。经函时放光明,耀于堂宇,是以道俗礼敬之9,如仰真容10

浮图前,柰林11、蒲萄12异于余处13。枝叶繁衍14,子实甚大。柰林实重七斤,葡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15,冠于中京16。帝至熟时,常诣取之,或复赐宫人。宫人得之,转饷亲戚17,以为奇味,得者不取辄食18,乃历数家。京师语曰:“白马甜榴,一实直牛19

有沙门宝公者20,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机通达,过去未来,预睹三世21,发言似訏22,不可得解,事过之后,始验其实23。胡太后闻之24,问以世事。宝公曰:“把粟与鸡呼朱朱”25。时人莫之能解。建议元年,后为尔朱荣所害26,始验其言。时亦有洛阳人赵法和请占“早晚当有爵否27?”宝公曰:“大竹箭,不须忌,东厢屋,急手做。”时人不晓其意。经十余日,法和父丧,大竹箭者,直杖28,东厢屋者,倚庐29。造十二辰歌终其言也30

【注释】 1白马寺:洛阳一著名寺院。2汉明帝:即刘庄,东汉皇帝,58—75年在位。3佛:指佛教。4西阳门:当时洛阳城西南的城门。御道:帝王所行的道路。5祗洹:梵文名,指掸房内修法的处所,陵墓,皇帝的墓称陵。此指汉明帝在世时预修之显节陵。6冢:坟墓。7浮图:浮屠,佛塔。8经函:藏经的木匣子。9道俗:僧和俗,指僧人和普通人。礼敬之:以礼敬奉之。10仰:仰见。真容:指佛的相貌。11柰:果木名也称花红,沙果。12蒲萄:即葡萄。13余处:其它地方。14繁衍:兴盛繁植。15殊美:特别美。16中京:即中原。17饷:赠送。18辄食:就吃。19直:同值。20沙门:梵文音译。佛教专指出的象修道者。21三世:佛教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22訏:訏语,一种预言,用隐语来预示吉凶。23验:证实。24胡太后:北魏宣武帝妃。孝明帝即位。尊力皇太后,临朝执政。她笃信佛教,于洛阳大事修建佛寺,石窟,后为尔朱荣杀。25把粟句:朱朱,唤鸣声。朱朱,即是二朱,“二”与“尔”音近,隐指尔朱荣。此句是说,胡太后要被尔朱荣所害,就象粟要被鸡吃掉一样。26尔朱荣:北魏秀容冲落首领。武泰元年(五二八)进军洛阳,杀胡太后,少帝及百官二千余人,立孝庄帝,专断朝政。27占:占卜。爵:官爵。28直杖:粗糙的竹杖,古时居父丧时所用。29倚庐:古人守丧时所住的房子,倚门搭建,门向北开,用草木等物盖成。30“造十二”两句:创作十二生辰歌,把他们的预言全都包含在里面。十二生辰歌已失传。

【今译】 白马寺是汉明帝所建立的。这是佛教最初进入中国的开端。

寺院在西阳门外三里远处,位于御道的南面。汉明帝曾在梦中见到一位金衣神人。他身高有一丈六尺,颈项与后背上都闪着太阳与月亮的光芒,胡人称他为“佛”,于是明帝就派人到西域去求取,而得到佛经与佛象。因为这些东西当时都是用白马驮来的,因此就用“白马”这个词给这座寺院命名。明帝死时,在他的坟墓上给他建了一间精舍,从那儿以后,老百姓的坟墓上也有修建宝塔的了。寺院存放经卷的木匣子至今还保存着,经常焚香供奉它。那匣子不时地放出光来,照耀在殿堂屋宇中,因此无论僧徒还是普通百姓都很尊崇它。向它鼎礼致敬,好象见到了真佛一样。

白马寺宝塔前面栽的石榴、葡萄和别处的不大一样,它的树叶丰茂繁盛,结的果实很大,石榴果有的重达七斤,葡萄则比枣子还要大,味道也特别甜美,在洛阳城算是最好的。等到石榴与葡萄成熟时节,皇上常常亲到白马寺来采摘,有时还把这些东西赏赐给宫中人。宫中的嫔妃,宫女们在得到这些石榴、葡萄后,又把它转送给亲戚们。作为特别珍奇的食品。得到的人不敢马上便吃掉,还要转送它人,于是便会周转好几家。京城里有句谚语这样说道:“白马寺里的甜石榴,一只果子价值一头牛。”

寺里还有位名叫宝公的和尚,也不知道他是何方人氏。他的样子面目特别丑陋,但知识通达,能够预见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事情。说出的话好象訏语,让人不好理解,等到事情过后,他话语中的实际含意才得到应验。胡太后听说这一点,便向他询问当代的事情,宝公说:“手抓粟米给鸡吃喊着朱朱”。当时的人都不能理解。到了建义元年,胡太后被尔泉荣所杀,这才应验了这句话。当时还有个洛阳人赵法和,请宝公替他占卜一下,是否早晚会有官运,宝公说:“大竹箭,不需要羽毛;东厢屋,快快建造。”当时人们不明白他这话的用意。过了十几天,赵法和的父亲死了,原来,大竹箭,指的是着丧服时所用的竹杖,东厢屋是居丧时所住的屋子。宝公又作过十二生辰歌,把他的预言全部包括在内。

猜你喜欢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全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敬亭山的深深敬仰之情。上一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暗示了所有鸟儿都飞离了,只剩下一片孤独的云彩,与敬亭山成为彼此的伴侣,做伴而去。下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说明了作者和敬亭山之间的默契和互相欣赏之情,无论何时何地,作者都不会对敬亭山感到厌烦。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珍视之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启示人们要像孤云和敬亭山一样,保持坚定的内心,与

  • 《累日前伏蒙袖书临访并小文编及明堂图披玩寻赏析》

    【原题】:累日前伏蒙袖书临访并小文编及明堂图披玩寻绎弥增景服偶书二百四十言以伸谢臆伏惟采览

  • 杨万里《小池》原文、注释和鉴赏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闲居在家,时年五十岁。 (2)泉眼:泉水冒出的泉孔。 (3)

  •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名言: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句意: 言论是意志的产物, 行动是文章的结果。 出处: 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

  • 《瀑布联句赏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出处】唐李颀《 送魏万之京 》。 【意思1】注释 莫见: 你没看见。行乐: 寻欢作乐。空令: 白白让。易: 容易。蹉跎虚度光阴。 句意 君不见长安本是寻欢作

  • 白居易《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全诗赏析

    碧荑红缕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 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全诗赏析

    建业控京口,金陵款沧溟。君家临秦淮,傍对石头城。十年自勤学,一鼓游上京。青春登甲科,动地闻香名。解榻皆五侯,结交尽群英。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跨马出国门,丹阳返柴荆。楚云引归帆,淮水浮客程。到家拜亲

  • 关于最美自己的诗句,你认为描写人的最美的诗句是什么?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最美自己的诗句,内容包括你认为描写人的最美的诗句是什么?,有没有谁有那种自己一直都认为很优美的诗句?,请给我一些美好的诗句..。《青春好喜欢》黄昏落燕,江南正炊烟向晚风牵扯晚霞挤进了人家,在你之前三月里你来的唐突,令我寝食难安阳春与白雪,灵气的偶合源于天然气质是磁

  • 白居易《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全诗赏析

    向公心切向财疏,淮上休官洛下居。三郡政能从独步,十年生计复何如?使君滩上久分手,别驾渡头先得书。且喜平安又相见,其余外事尽空虚。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