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与沈元用》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馆于燕山愍忠寺3。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皆偶俪4,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5,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欲矜其敏6,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7 ,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8。
1本文为老学庵笔记中的一则,标题为后人所加。肃王:赵枢,宋徽宗的第五个儿子,封肃王。沈元用:沈晦,字元用,历任建康、镇江等地知府。2使虏:出使金国。3馆:留宿。4偶俪:对偶。5强记:记忆力强。6矜:自夸。7阙:同“缺”。8骇:惊异。
【析点】 面对一唐人碑,沈元用与肃王赵枢一个“朗诵一再”,另一个“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一个“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另一个取笔尽补其阙,尽改其误;一个“欲矜其敏”,另一个“略无矜色”。两两相形之下,沈元用的恃才自负、肃王的含而不露顿时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一篇三千余字的碑文,沈元用只朗读几遍就能默写,虽稍有缺漏,记忆力之强已很惊人了。谁料身边“若不经意”的肃王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又没有一点儿骄傲的意思,怎不令元用“骇服”呢?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尝观道旁碑文一过,便能记诵”。王粲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而肃王简直就是“过耳不忘”,信不信由你。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
-
古文·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1) 辛弃疾使此诏出
-
散庭空雀噪入檐,闭门独宿夜厌厌。似闻梨枣同时种,应与杉篁刻日添。糟麴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先生坐待清阴满,空使人人叹滞淹。
-
【原题】:庚寅予自莲荡泝流金甫弟顺流赴性善之招舟行不相值有感
-
【注释】:又作章谦亨作鹅湖山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境内 。 作者于绍定(1228 — 1233)初年曾在此任县令 。这阙词大约写于此时。这阕词 ,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它的构思。“云藏鹅湖山”本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出现在作者笔下,劈头就是“被谁偷了
-
韩退之答窦秀才书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骑骆驼作沙漠长征,在我尚为第一次。我们在北平和平绥线一带所看到的骆驼,体格总不很大,驼峰小而倒仆的多,这五只骆驼,因为被喀尔喀人终年休养着,精神焕发,体格壮美,其中三匹有出乎寻常的高度,人骑在驼峰间,
-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出处】唐.刘眘虚《 阙题 》 【意思】道路似因白云缭绕而到了尽 头,美丽的春色与溪水一样曲折悠 长。时时有飞落的花瓣飘来,从远 处随着流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