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山亭夏日》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幅浓丽美妙的夏日山亭图。绿树浓阴簇拥着楼台,楼台倩影倒映水中;微风乍起,水晶帘动,带来一院清香。
作者抓住了“夏日”的特点,围绕山中亭台楼阁选取景观。“楼台”是建于池塘边上,故有水中倒影。绿树是生于池塘周围的。“水精帘”即水晶帘,是挂于楼台之中的。蔷薇是种于楼台之前的。诗就是表现山亭周围这个小环境的夏日景色。前两句,表现艳阳之下山亭的静态美,侧重于“影”的描写,表现了夏日的火红及夏日山亭的宁静。“绿树浓阴”,既特写树木,又写了艳阳,是通过影表现的。“浓阴”是绿树映在地面的影,由影可见天气之晴朗,烈日之火红,“浓”又抓住了夏季树木繁茂和色深的特点。“楼台倒影入池塘”,也是侧重于写影,楼台亭榭映入丽水,阳光照耀,水泛金波,美丽迷人之中含着幽深安静。由后面的“微风起”,可见前两句写的是一种静态,创造了一种艳丽的意境。绿树、红楼、碧水、娇阳,色彩浓艳,气氛热烈,紧扣“夏日”二字。紧接着作者转笔写风,这是微风,是由水晶帘的轻轻摆动感觉到的,随着轻风拂面,带来蔷薇花的清香,使山亭中人神志清爽,心旷神怡。这组动态的景物,一反前面的浓丽,炎热,是那样清丽美妙、令人陶醉。夏日山亭真乃仙境也!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杨白花,风吹度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
-
诗经·国风·召南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
【3456】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美〕伊藤穰一、杰夫·豪著,吴建英、周卓斌译,中信出版社,23 5万字,2017年9月第1版,65元)△
-
墙壁已爬满了皱纹 墙壁就如同一面镜子 一位老人从中看到了一位老人 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钟 听不到嘀嗒声。屋子里 静悄悄的。但是那位老人 他却似乎一直在倾听着什么 也许,人活到了这般年岁 就能够听到——
-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个文学社团,由沈雁冰、郑振铎、叶绍均、朱希祖、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瞿世英、蒋百里等十二人发起,于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于北京。并在上海、广
-
一 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不论别的,单说求学。我到英国是为要从罗素 ① 。罗素来中国时,我已经在美国。他那不确的死耗传到的时候,我真的出眼泪不够,还做悼诗来了。他没有死,我自然高兴。我
-
西方文学·思潮、流派·系统论美学 指苏联美学
-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作品赏析此当是上元宝应间成都作。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