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首诗写的无非是门前景,身边情,家常事,但流贯其间的一种真挚的情愫,却使这一切成了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首联点示出“客至”的时间、地点,并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描写,曲达出栖身此间的诗人心境。一个“皆”字下得颇妙,表现出诗人面对盈盈春水、融融春意的喜悦之情。鸥群日日,因水而来,飞舞于舍南舍北之间,则平添了环境的清幽,同时,这一意象亦与诗人当时那种归隐山水的淡泊心境甚为契合。
客既不来,径亦不扫,门亦不开,今日客来,方始扫径开门。颔联以互通款曲的语气,表达“客至”的喜悦,也曲透出诗人久未会客的寂寞心情。
天气久雨,市远难至,家定无物,客至又不可不留,故只能以“无兼味”的“盘飧”和“旧醅”的“樽酒”延客就餐。颈联以一种质朴无华却又亲切诚恳的口语出之,更使人对主客之间的深厚交谊与筵席上的热烈气氛感同身受。
尾联舍弃了对席间场面的正面描写,巧妙地宕开一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结句与前面各联自有一种潜在的照应关系:旧醅既不中饮,盘飧又无可下箸,门外茫茫皆水又无从延客,只有请一邻翁略助客人酒怀,以“尽余杯”。余韵悠长的结穴一笔,更进一层地表现了主客之间的诚挚友情,同时也把席间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
-
道家内炼法要著作。一卷。宋张伯端撰。约成书于宋神宗年间 (1068——1082年)。(撰者事迹参见 “ 《悟真篇》”条) 元俞琰《席上腐谈》卷下谓此书文辞格调与白玉蟾无疑,疑为白托名而作。然南宋理宗朝
-
宋·姚熔1淮北蜂毒,尾能杀人2;江南蟹雄3,螯堪敌虎4。然取蜂儿者不论斗5,而捕蟹者未闻
-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自己霸气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述霸气的诗句,形容人霸气的诗句或词语短语都可以,比较霸气的表达自己志向诗句,比如说劝自己不要贪图玩乐等等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站在驿家客栈的窗前 陈海龙秋夜的雨在一个劲地下,像是一位絮絮叨叨的老人,反复地敲打着我、提醒着我。金秋这个词,在脑海里滚来滚去,把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祖国的千山万水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祖国的万水千山的古诗,关于祖国千山万水的古诗词,描写祖国的万水千山的古诗。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2.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落日岸葛巾,晚风吹羽扇。松间野步稳,竹外飞桥转。神功凿横岭,岩石得巨片。直渡千人沟,下有微流泫。冈峦蔚回合,金碧烂明绚。缅怀异姓王,负担此乡县。长逢跨下辱,屡乞桑间饭。谁谓山石顽,识此希世彦。凛然英气
-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品赏析[注释](1)秋风引:即秋风曲。(2)萧萧:风声。(3)孤客:独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译文]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清晨吹入
-
【名句】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注释与译文]马上,马背上,指纵马驰骋,南征北战。解诗,懂《诗》。两句的大意是:不要夸耀凭武力夺得了天下,自古英雄都还懂得文治的道理呢!据《史记·陆贾传》,陆贾
-
这首诗是虞世南酬和唐太宗《赋得临池竹》的应制诗。太宗诗曰:“贞条障曲砌,翠叶负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第三句仿效竹子和龙之间的无数传统联系,说明窗口的竹影与龙相似。第四句用的是凤凰只肯栖息竹林的传说。但是在第二句里,太宗出了一个不得体的差错,把竹子耐寒的主题写入春天或夏天的景象里。虞世南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