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卦》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下震上坤)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明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注释〕 复:卦名,象征返回、回复之义。 反复:往返。 攸:所。 刚反:震为阳刚之卦,坤为阴柔之卦,所以刚反是指刚反于内,即刚者返回之义。刚者可指君主、父亲、男子、君子等。 七日来复:据高亨周易大传今注,七日表数七,七日来复是说以七为一周期,如正月阴气始退,到八月而复来;八月阳气始退到正月又渐盛。卦象也如此,卦爻有六,数至第七,则又为另一卦。天行:天道。 刚长:指复卦最下之阳爻,周易每卦之爻位都是由下而上确定。复卦表明阳、刚开始增强。 天地之心:天地之本,即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的生生不息之规律。 以:因此。至日:冬至之日。闭关:封闭城关。 后:指君主。省:视察。方:邦国。 不远复:不远而返。 祇(qí):大。悔:较小之不幸。 休:欣喜,也作辞官退休。休复:欣喜而返,也作辞官退休,返其故居。 下仁:让其位给仁人。 频:同“颦”,皱眉也。 厉:危险。厉无咎:指人们出行,遇到危险,皱眉而返,知难而退,故无凶。 义:同“宜”。 行:道。中行:中道、中途。中行独复:意思是中途独自而返。 敦:考察。敦复:指经过考察而返。 自考:自我考察。中以自考:意为自我反省以守中正之道。 迷复:迷路后返回。 眚(shěnɡ):灾祸。 克:能。
〔鉴赏〕 复卦在周易中位居第二十四,与剥卦成倒爻对立卦、即综卦。剥卦一阳爻孤悬于五根阴爻之上,表明阳刚将尽,为大凶。但是周易总是以动态、转化的眼光看世界,以为否极泰来,大凶中也蕴涵着转机,因此接着推出复卦。“复”有返回、回复之义,预示生机再来,所以序卦说:“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而从卦象看,虽然上面五根阴爻相重,阴势极盛,但是下面已有一根阳爻出现,说明一阳返回,就将横扫萧瑟凋零之象,再度勃发生机。而从两经卦的组合来看,复卦的下卦是震,象征雷;上卦为坤,象征地,因此复卦显示阳刚初生,如初春之惊雷,必将奋发显威于大地之上。因此,此卦自然是吉利的。
复卦的卦辞“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本来是说旅行七天后安全回到家中。彖传从中体悟到一个哲学道理:事物的运动都有周期性,这就是它所理解的“复”,并把这种周期性说成是“天行”、即天道,也就是宇宙的普遍法则。实际上彖传把这种周期性看成是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表现。天行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荀子的天论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之语就是对此最精辟的表述。看起来彖传很可能是荀子学派的著作,所以彖传·复卦说“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以为人们遵循这种具有某种周期性的客观规律是求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顺动”是彖传中经常出现的用语,可见它高度重视客观规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彖传中“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之说。通览全部彖传、或整本周易,我们发现“天地”的用语是指大自然、客观世界、或宇宙,从来没有用来称呼超自然的人格神。既然这样,何来“天地之心”?南宋有个学人黄樵仲就曾向他的老师朱熹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朱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揭示了彖传中一个很有价值的思想。他提出“天地”不是神,就此而言是可以说天地无心。但是大自然是有秩序的,冥冥之中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在决定着一切。他说:“若果无心,则须牛生出马,桃树上发李花,他又却自定。”(朱子语类·理气上)因此他认为“心”就是“主宰”的意思,就是理:“心便是他个主宰处,所以谓天地以生物为心……某谓天地别无勾当,只是以生物为心。”(同上)他又说:“天地以此心普及万物,人得之遂为人之心,物得之遂为物之心,草木禽兽接着遂为草木禽兽之心,只是一个天地之心尔。”(同上)通过朱熹的解释,我们从彖传的这一表述中看到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充满了生机、生气,整个世界既有特定的秩序,又是一个生命流畅不滞、盎然不竭的大化流行的过程。复卦的卦象最生动地表现了宇宙生命力的深刻含义,其中一根阳爻处在五根重叠的阴爻之下,表明阳气复生于下,虽然力量尚小,但是生机不可抑制,内在的活力终将爆发。这种卦象最能说明哲学上的生命意义:内在的、不竭不灭的生机,腐朽的事物中产生新事物,使一成为多、柔弱变刚强的生命力,正如朱熹所说:“万物生长,是天地无心时;枯槁欲生,是天地有心时。”(同上)复卦告诉人们大地萧瑟凋零之时生机常存,正如彖传所说:“复,‘亨’,刚反。”“一阳来复”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中具有极其巨大的鼓舞力量,不论是久病未愈的病人,还是事业处于极度困难境地的人,看到“一阳来复”就会信心百倍,以最大的精神力量经受磨难,争取最后的胜利。
象传赋予复的概念以伦理学意义。第一根阳爻的爻辞“不远复,无祇悔”本来是说旅行不远就返回了,但是象传把此语当作一种隐喻,说明一个人迷途未远,幡然悔改,回归正道,所以说:“‘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六四”爻辞的诠释与此相似。儒家认为人的本心是善的,因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所以都有内在的精神生命力。人走入歧途,是因为一时丧失本心,只要努力修身养性,复其本心,就能变成有道德的人。因此复的观念对于儒家伦理学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增强人们求善弃恶的自信心,帮助人们调动修身的内在动力,提高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
徐宏祖:黔游日记(节选) 徐宏祖二十三日,雇短夫遵大道南行。二里,从陇头东望双明西岩,其下犹透明而东也。洞中水西出流壑中,从大道下复
-
·王定保·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山鼎阁》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山鼎阁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
-
延陵留表墓,岘首送沈碑。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待得生金后,川原亦几移。
-
1女儿出生的那天夜里我跑了。我惊恐万分地想起远在黑龙江红村一个叫边大的人,其他任何时候,我将他彻底遗忘。我只看了女儿一眼,左脸的肌
-
【4373】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以〕沙维特著,简扬译,中信出版社,44万字,2016年1月第1版,68元)共17章:[1]初见,1897
-
倪瓒 临池学书王右军 ① ,澄怀观道宗少文 ② 。 王侯笔力能扛鼎 ③ ,五百年中无此君。 【注释】 ①临池:学习书法。东汉张芝学习书法非常用功,卫恒《四体书势》:“凡家之衣帛必书面后练之,临池学书,
-
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经典==美文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美文段落摘抄,欢迎阅读与收藏。 1、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2、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