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同崔邠登鹳雀楼》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2。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3。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4。
【释】
1.崔邠 (音 bin) (754—815):字处仁,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人,曾任中书舍人,知吏部、尚书铨事等职。鹳雀楼:一名鹳鹊楼,旧址在山西蒲洲(今山西省永济县)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外,时有鹳雀栖其上,故名。
2.樯 (音 qiang):原义为桅杆,引申为帆船。百尺樯:是说船高、大。汀 (音 ting)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云树:高大的树。
3.汉家箫鼓: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当年到汾阴(当时属河中府)祭祀后土祠,曾作秋风辞,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魏国山河:鹳雀楼所在的河中府,战国时属魏国地界。据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文候既卒,起事其子武候。武候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大唐帝国日渐衰微的深沉感慨。
4.归:一作“乡”。远目:犹言“远望”。
【译】
登上鹳雀楼远望,
楼西有桅杆百尺的巨船游荡,
沙洲呀高树呀都混入了暮色中的苍茫。
当年汉武帝“泛楼船兮济汾河”、
“箫鼓鸣兮发棹歌”的雄伟气象,
早已如流水般逝去;
当年魏武候浮西河而下,
有过“美哉乎山河之固”的喟叹,
如今只有泣血残照的夕阳。
往事倏忽已是千载,
真使人遗憾飞逝的时光,
愁绪袭上心头,
又觉得一日太长。
暮色里的风烟,
都是我思归的意绪,
极目望远,
处处皆无春意,
真令我独自哀伤。
【评】
鹳雀楼有三层之峻,远瞻中条,俯瞰黄河,李益与王之涣之咏,皆为佳作。但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气势雄伟,正盛唐气象;李诗则抚今追昔,充满失落惆怅感。纵有汉武雄才,空付流水,空有山河之固,残落夕阳。“因言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卷四上)人间万物万事,真莫可言说,“千年”与“一日”,何短何长?伟业消逝,虽有千年仍觉其速,而愁烦之时,即便一日也觉漫长。将时间长短的相对性悟通,便自然“趁势转笔,写是日归心刻不能待也。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地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同上)。
唐人中另有畅当同一题材之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全唐诗卷二八八)亦为佳作。
-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
【注释】: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原注 :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方来。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葛长庚因有道人的风骨 ,其作品自然脱俗超尘。在这首词中,词人以清新的笔调,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道家生活的画卷。罗浮山在广东境内 ,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从学方年少,还家罄橐金。久为江北客,能作洛生吟。罢亚霜前稻,钩輈竹上禽。归帆何处落,应拂野梅林。
-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
-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作品赏析【注释】:可怜荒垅①穷泉②骨?曾有惊天动地文①荒垅:荒坟。②穷泉:黄泉、九泉。③李白墓:在安徽
-
蔡 朱栏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是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 蔡袡这首咏新荷诗,诗题下有注,“坚老(蔡袡字)尝谒韩子苍,令赋此诗。”显然这是指新荷为题,奉命赋诗。这种应酬之作,不易写好。但也
-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作品赏析【注解】: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
-
汤显祖《【诗】·天竺中秋》 【原文】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 ② 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 月中空有轴帘 ③ 声。 [注] ①天竺:指天竺山,在今杭州西湖西。②琅玕:原为神话中的宝树,《荀子·正论
-
(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小令鉴赏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一首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词。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心境低落的时期,用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雨夜的凄凉和孤寂的心境,寄托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爱情的思念。
词的开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立即勾勒出一片阴雨连绵的夜晚氛围,灰暗的天空与暴风骤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给人以阴郁、寂寞的感觉。作者在这样的气氛下饮酒入眠,第二句"试问卷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