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精品唐诗之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精品唐诗之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是李贺描写弹奏箜篌的名篇。李凭,当时供奉宫廷的乐师,以弹箜篌闻名。箜篌,一种弹拨的弦乐器。引,古诗的一种体裁。诗人以深刻的理解和奇巧的表达,传神地再现了演奏者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是当时的宫廷乐师李凭精堪的箜篌演奏技艺的形象记录。

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四句,点出李凭弹奏的时间(“高秋”)、地点(“中国”即国中,指国都长安),概括地写出他的“弹箜篌”的艺术感染力。先写琴、写声,再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写,突破程式,标新立异,突出乐声,先声夺人。第二部分,第五句起直至篇末,多方设喻,驰骋想象,极力描写弹奏技艺的高妙,以及它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的动人。

第二部分的前六句,即“昆山玉碎凤凰叫”到“石破天惊逗秋雨”,具体描摹出乐声情调的丰富多彩和人间天上都受感染的神奇效果:它或如昆山玉碎的清越,或如凤凰和鸣的嘹亮;有的如芙蓉泣露的凄切,有的如香兰欢笑的明丽;温和足以使长安的冷光消融,深情足以使宫中的紫皇心动;以至天惊石破,秋雨骤降。最后四句,再进一层,更把听者引入梦幻般的神山、月宫,极力渲染出无论男女神仙,还是鱼姣月兔都被乐曲声打动的奇瑰情景。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丰富而奇特,夸张大胆而惊俗,神话传说的大量运用,既自然贴切,又引人遐想,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特别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真可谓神来之笔,历来脍炙人口。

诗人多方设喻,借助联想,使得抽象而不可捉摸的箜篌乐声转化成具体而可见可感的鲜明的物象,这是此诗能成为“摹写声音至文”,可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瑟媲美的一大原因。

诗的构思新颖而独具匠心,辞采绚丽而不涉妖冶,用语字字精警,几乎句句都新奇独创,未经人道,充分表现出李贺奇诡璀璨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 布莱,玛丽-克莱尔作品分析

    【生卒】:1939—【介绍】: 加拿大法语女作家,“新小说派”作家。生于魁北克市一工人家庭。幼年曾受宗教教育,以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

  • 韦应物《赠李儋》全诗赏析

    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 王维《赠李颀》全诗赏析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 唐宋词之《邓剡《浪淘沙》》原文、鉴赏和赏析

    邓剡《浪淘沙》邓 剡 邓 剡 疏雨洗天晴。枕簟凉生 ① 。井梧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 ② 。月淡潮平。便携酒访新亭 ③ 。不见当时王谢宅 ④ ,烟草青青。 注释 ①枕簟(di

  •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全诗翻译赏析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 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 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 何事惊麋鹿?

  • 杜牧《除官归京睦州雨霁》全诗赏析

    秋半吴天霁,清凝万里光。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远树疑罗帐,孤云认粉囊。溪山侵两越,时节到重阳。顾我能甘贱,无由得自强。误曾公触尾,不敢夜循墙。岂意笼飞鸟,还为锦帐郎。网今开傅燮,书旧识黄香。[曾在史

  • 《踏莎行·燕燕轻盈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称意中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可谓善于化用。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列子》载黄帝曾梦游华青氏之

  • 古诗词卡的解说词(古诗词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卡的解说词,内容包括古诗词形式的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古诗词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请帮我想一下古诗词朗诵比赛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还有串词。我们都知道,中华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像海一样,蕴积深厚而壮阔波澜;她像山一样,深邃凝重而意境深远。那一

  • 唐宋八大家《苏轼·石钟山记》散文名篇鉴赏

    《石钟山记》贵在由名质实,实地考察,表明了苏轼不泥古而崇实的精神。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文章不虚耗笔墨,不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结合记叙,即事明理,深入浅出地议论,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贾平凹)《秦腔》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贾平凹秦腔》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贾平凹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