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二首)》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北宋在王安石变法后,开始了新旧党争。诗人黄庭坚是苏轼的挚友,自然被人目为旧党了。元祐初,旧党执政,他奉敕撰神宗实录,绍圣以后,新党再起,旧党诸人纷纷贬谪,他也以“实录多诬”的罪名,贬为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又移戎州(今四川宜宾)。直到哲宗驾崩,徽宗即位(1100)之初,旧党处境才略有好转。建中靖国元年(1101),他才离开四川,沿江而下,到了沙市。这时他已改官知舒州,但因生了痈疡,只得在此暂住。到写此诗时,病刚刚痊愈。
病起荆江亭即事共十首,是他抒发政见,怀念故友之作。这里选的是其中第一和第七首。
第一首是诗人当时处境心情的写照。诗虽简短,表达的内容却极复杂。前两句以“伏波”、“维摩”自喻。“伏波”即汉伏波将军马援,当时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建武二十四年再次请求出征,他已62岁,天子以为老,他披甲上马,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得到光武帝的许诺,果然再次立功而回。维摩则指与释迦牟尼佛同时的居士维摩诘。他曾在释迦说法时托病不往,释迦遣舍利佛、文殊师利等问候,他趁此宣以大乘深义,语极精妙。诗人此时已57岁,又在病后,但他诗名噪于当时,已精通禅理,笃信佛学,故以二者自喻。意谓自己虽既老且病,但学识非凡,犹可大用。后二句则意在说明周围环境的恶劣,古代的隐士高人常喜滨水而居,与鸥鹭为友。故杜甫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之章,陆龟蒙有“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之句,南宋陈与义诗也说:“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峙。”但诗人周围的积水却因离人太近,鸥鹭不到,只有水牛不时浮过,可见水是何等污浊,环境是何等逼仄,诗人以绝世的才华而无用武之地,自然思绪万千,寄慨无穷。想到了当前又出现了有希望振作起来的政局,想到了振兴国家的人才,想到了往日的故知旧友,一系列声韵铿锵、充满感情的诗篇,便如泉水一般喷薄而出了。所以这首诗也可说是组诗中的序诗。
后一首诗写法略仿杜甫的存殁口号,既念存者,复悼死友。前两句分写两友人的特点。陈师道,字无己,作诗好苦吟,家境贫困。他写作时常把孩子和猫狗一起赶出门,独自关门推敲,故曰“闭门觅句”。秦观字少游,风流蕴藉,才思敏捷,故称“对客挥毫”。这是两位老友的以往情况。现在呢?陈还在做秘书省正字这一小官,不知他能得到温饱没有?秦却已卒于古藤州,思之不觉迎风吹泪。诗表现了作者对生离与死别的挚友的殷殷深情,其中也可看到诗人当时感情的起伏变化。
-
【注释】:(古北有降夷十数家,男妇可四五十人,并潮河墙内居)
-
四十七持烛燃鬓四十七持烛燃鬓 宋丞相魏国公韩琦帅定武时,夜作书,令一侍兵持烛于旁。侍兵它顾,烛燃公之鬓,公剧以袖摩之,而作书
-
这是梁鼎芬诗集中的名作。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签订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
盛时常注意,南雍暂分茅。紫殿辞明主,岩廊别旧交。危幢侵碧雾,寒旆猎红旓。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拜尘先洒泪,成厦昔容巢。遥仰沉碑会,鸳鸯玉佩敲。
-
人民和总理 现代·周思聪作 纸本水墨设色 纵一五一厘米 横三一八厘米 藏中国美术馆 《人民和总理》是周思聪1979年的作品,这一年,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也是画家艺术创作的转折点。对于自己的绘画创
-
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写了诗人对东山梦魂牵绕的思念:一个“久”字,暗衬怀念之切;“几度花”,语淡情浓,既反映了诗人不能目睹蔷薇的花开花落、只能诉之于想象
-
〔原文〕 笃公刘, 匪居匪康。 迺埸迺疆, 迺积迺仓; 迺裹糇粮, 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 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 爰方启行。 (康、疆、仓、粮、囊、光、张、扬、行,阳部。) 笃公刘, 于胥斯原
-
作者: 王纪刚 【本书体例】
-
是一种否定形式的比喻。它从反面设喻,肯定本体,否定喻体。它的设喻立场是所要说的事物的反面; 它的表达作用是通过指出事物 (本体)不具备某种事物的性质,再以所举事物(喻体)进行对比、烘托而获得的。反喻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