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四十七持烛燃鬓》译文与赏析
四十七持烛燃鬓
四十七持烛燃鬓
宋丞相魏国公韩琦帅定武时,夜作书,令一侍兵持烛于旁。侍兵它顾,烛燃公之鬓,公剧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回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鞭笞,亟呼视之,曰:“勿易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
【译文】
宋朝的丞相魏国公韩琦领兵镇守定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要写信,就让一位士卒举着蜡烛站在他的身旁。这位士卒四下里张望,不小心用蜡烛烧着了韩琦的鬓发,韩琦马上自己用衣袖将火苗拂灭了,然后还像刚才一样,继续写信。过了一会儿,韩琦回头,才发现举蜡烛的士卒已经换成另外一个人了。韩琦担心主管官吏会惩罚原来那位士卒,于是赶忙把原来那位士卒叫出来要亲自看看他,并说:“不要把他换掉,他已经明白了应该如何举蜡烛了。”整个军队中的兵士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评析】
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专心,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避免犯错误。为韩琦举蜡烛的那位士卒就是因为在举蜡烛的时候没有专心,四处张望,才用蜡烛烧着了韩琦的鬓发。幸亏韩琦有宽宏的气量,因此不仅不责罚他,还担心他被别的官吏责罚。但是,如果换成是一个比较严厉的官吏,可能早就对他大发雷霆了。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因为所做的事情不重要而疏忽、大意。人在谨慎的时候,祸患就会免除,通常祸患都是由疏忽导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危机的出现是有其原因的,在小事上不注意,终会酿成大祸。因此,我们要具备危机意识,防范和化解突如其来的潜在危险。只有这样,我们在生活上才不会遭受贫苦,在工作中才不会被淘汰,使我们的整个人生远离危机,一生平安。
刚正直爽的确会受人敬重,可是往往也会不利于人际交往和成就大业,所以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和冲动,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
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恰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巘。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我従公游
-
萨摩亚是个风光旖旎的岛国。来萨摩亚,不要存看历史景观和人文景的念头,就看自然景色。在自然美景中,除了看海,就是看云了。在萨摩亚,你
-
错怪人“错怪人”是一种误会。“错怪人”似乎是湖州土话。别处当然也有这一句话,不过湖州人以此为口头谈,讲话时常常“错怪人,错怪人”地
-
王国维《人间词话·难觅之真我》经典解读 难觅之真我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何为社会杀
-
蕙风此作,虽与秦词有种种共同点,但如上所分析,却是貌为沉著而实怀有穷愁无路的沉痛的。他在词中所表达的那种百计挽回春天而不得的惆怅,是秦词中所没有的。
-
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
-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② ,闻水声,如鸣佩环 ③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④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⑤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⑥ 。青树翠蔓 ⑦ ,蒙络
-
作者: 赵福生
-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 ① ,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② 。古之所谓道术者 ③ ,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 ④ ?明何由出 ⑤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⑥ 。” 不离于宗 ⑦ ,
-
帝里。闲居小曲深坊,庭院沈沈未户闭。新霁。畏景天气。薰风帘幕无人,永昼厌厌如度岁。愁悴。枕簟微凉,睡久辗转慵起。砚席尘生,新诗小阕,等闲都尽废。这些儿、寂寞情怀,何事新来常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