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止观双修说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止观双修说

隋代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提倡“止观”学说,宣传佛教僧侣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止观”是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所谓“止”就是“止息散心”,“静虑”的意思。“止”也叫做“禅定”。它要求思想专注于一种“境”上,不得分散注意力,不得胡思乱想。所谓“观”,就是“观想”,即智慧的意思。它是对人生、宇宙万物或思维的预定对象进行合乎佛教要求的体察、观照。“止观”就是“定慧”,“止观双修”也叫“定慧双修”。
在隋朝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南北分裂,两地佛教的学风也不同,大体上北方佛教偏重于宗教仪式和宗教实践,如修行、坐禅、造像等,南方佛教则侧重于玄理的清谈。也就是所谓南“义”北“禅”之别。隋王朝统一了全国之后,南北两地僧人不断交流,互相影响,佛教界提出“破斥南北,禅义均弘”的口号,就是提倡定慧双修,知行并进,智��正是适应这种融合佛教南北学风的潮流,而宣扬以止观双修,即教观双运,解行并重,作为天台宗立宗的基本原则。智��说:
“泥洹(涅槃)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意思是说,人们修行进入佛教涅槃境界的最重要法门是两个:“止”和“观”。“止”能伏除烦恼,爱养心识和进行正确的禅定,“观”能断除迷惑,策发神解和产生佛教智慧。
智��又说:“若人成就定(止)、慧(观)二法,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同上)止观二法,相辅相行,缺一不可。如果偏修一法,就不能有所成就。
智��的止观学说,是继承印度佛教的修习方法,和东晋慧远的禅智并重的思想,同时又有所发展。它不限于传统的静坐默想,而是认为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坚持有“止”有“观”,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佛理,特别是要了解一切事物都是心生而不实的道理:“若行者如是修习止观时,能了知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因缘虚假,不实故空。”(同上)修习“止观”的作用和目的,在于了解事物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道理。 可见智��的止观学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神学认识论。这种学说为天台宗人所继承和发扬,而且对后来宋代理学家也产生了影响。
猜你喜欢
  • 周易全集《损第四十一》原文赏析与注解

    损第四十一 【题解】 损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有大泽侵蚀山根之象。所以,

  • 《满江红 书怀赏析》

    【注释】:史达祖的《满江红 》,尽情抒发了自己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感情:其中包括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寄人篱下的辛酸苦难;“欲归不能”的苦闷;“误入歧途”的懊恨,还有身不由己的难言之隐,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也从一个侧

  • 李咸用《绯桃花》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绯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李咸用茫茫天意

  • 《赵同叔开轩植竹以自娱乐诸公虽为赋诗而未尝赏析》

    【原题】:赵同叔开轩植竹以自娱乐诸公虽为赋诗而未尝有见之者某不日北归同叔亦为楚令尹矣诗以馈之

  • 非洲诗歌

    非洲诗歌 一、非洲本地语口头诗歌非洲的本地语

  • 赵善括《水调歌头渡江》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水调歌头 渡江》·赵善括 赵善括 山险号北固,景胜冠南州。洪涛江上乱云,山里簇红楼。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向兴亡,成底事,几春秋?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

  •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名言: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句意: 安稳恬淡, 则忧患不能进入, 邪气不能侵袭, 于是德性完整而精神不亏损。 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刻意》

  • “小国寡民章(原第八十章)”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①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②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 ③ ,无所陈之 ④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⑤ 。甘其食 ⑥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 李纹波《李纹波的诗》

    醒来醉后,遭遇一树呼喊的桃花却不见桃花一样的女子这个匍匐在尘世的过客只是闯进女子一样柔软的暮色醉来过后他的孤独已经生锈而那些斑驳的

  • 生命3.0

    【3998】生命3 0(〔美〕迈克斯•泰格马克著,汪婕舒译,浙江教育出版社,34 2万字,2018年9月第1版,99 9元)△共8个部分:①欢迎参与我们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