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咸用《绯桃花》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绯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李咸用
茫茫天意为谁留,深染天桃备胜游。
未醉已知醒后忆,欲开先为落时愁。
痴蛾乱扑灯难灭,跃鲤傍惊电不收。
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称春色是悠悠。
唐人咏桃之诗很多,唐中宗时有一年春天在西苑桃花园还举行过宴会专门来欣赏桃花。李峤等一般文人各以桃花为题。赋七言绝句助兴,不过多半是借桃花而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好诗不多。李咸用这首诗在唐人众多的咏桃之作中虽非上乘,但也有些特色,值得一读。
诗一开头,用笔比较新巧:“茫茫天意为谁留,深染夭桃备胜游。”天意茫茫,高深莫测,它会对谁留意呢?谁能得到上天的赐福呢?那夭艳的桃花特别幸运,茫茫苍天居然留意于它,把它染成大红色(绯即大红、深红)。好让人们观赏。这夭桃实在是太有运气了,其他花卉不能比拟,“便是花中倾国容,牡丹露泣长门月”(绯桃花歌),没有它这样幸运。
接下去三、四两句:“未醉已知醒后忆,欲开先为落时愁”。以自己的感受来衬托绯桃之美。不过诗人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写自己如何为桃花所陶醉,而是退一步来描写:说自己在“未醉”之时就已经知道“醉”后清醒之时即离开桃花之后会十分想念它、渴望再观赏它;在桃花未开之时就已经在为它将来凋落发愁了。由此可见,这绯桃是多么美艳、多么惹人喜爱。诗人这退一步的写法,在表达效果上实际是更进一步突出了桃花之美。虽然诗人还没有一字写及桃花如何美艳,但从诗人这特殊的感受中就可体会到了。
五、六两句重在描写绯桃之色,同时又进一步突现其美:“痴蛾乱扑灯难灭,跃鲤傍惊电不收。”诗人写绯桃之色没有直接从绯桃本身着笔,先是用“灯”来形容,“桃花灼灼有光辉”(李峤桃花行),人们又常称桃花似火,所以诗人用灯火来形容绯桃之色是比较贴切的。为了进一步表现绯桃明艳美丽的特色。诗人又用“电”来形容它,并且又用“痴蛾乱扑”、“跃鲤傍惊”来从傍衬托:意思是那飞蛾不但为绯桃之香所迷,更为其“亮”色吸引,当作“灯光”乱扑不迭,水中的鲤鱼也为它那灼灼之色而吃惊,以为是雷电之光。诗到此处,绯桃之明艳美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无以复加。
诗的最后两句:“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称春色是悠悠。”把绯桃与梨花进行比较,认为只有绯桃可称春色、有资格代表春色。春天,桃梨皆迎风怒放,争奇斗艳,不过梨花白而不鲜艳,一般人不大喜欢。白居易就说“白花冷淡无人爱”(白牡丹),它哪里能比得上灼灼红桃鲜艳明丽呢?所以,那白而单调的梨花没有资格来称春色,可为什么很久以来人们也称它为春之色呢?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写法上着重从侧面进行描写和衬托。描写绯桃之可爱,则以自己“未醉已知醒后忆,欲开先为落时愁”的情状来暗示。写绯桃之明丽则以“痴蛾乱扑”和“跃鲤傍惊”来衬托。从而充分表现出绯桃的美丽可爱。
-
绵蛮黄鸟,① 黄鸟喳喳不住唱, 止于丘阿。② 停在路边山坡上。 道之云远,③ 道路实在太遥远, 我劳如何
-
作者: 贾笃岐 【本书体例】
-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作品赏析【注释】: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诗一开头,给读
-
名言: 人君能俭,则百官化之,庶民化之;于是官不扰民,民不伤财。 注释: 人君: 君主。化: 感化。庶民: 指百姓。扰: 侵扰。伤财: 浪费损失钱财。 句意: 君主能勤俭治国, 那么就可以感化百官,
-
【题 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组诗大约写
-
且说三官回到王匠家,将二百两东西,递与王匠,王匠大喜。随即到了市上,买了一身衲帛衣服,粉底皂靴,绒袜,瓦楞帽子,青丝绦,真川扇,皮箱骡马,办得齐整。把砖头瓦片,用布包裹,假充银两,放在皮箱里面,收拾打
-
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①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 【注释】 ①系(ji 记):拴
-
作者: 高海夫 【本书体例】
-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 ① 者有恒心 ① ,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滕文公上》三) 注释 ①恒产:恒久的产业。②恒心:永久的信念。 【译文】 孟子说:“老百姓的生活规律是,有固定的产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