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上李邕》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是李白天宝四年(745)漫游北海郡时写给当时的北海太守李邕的一首自荐诗。诗中抒发了作者生平抱负、远大志向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诗歌的前四句是以大鹏展翅、声势磅礴来形容自己的心胸怀抱。可是,诗人的这种胸怀,却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时人”对他的豪情壮志报以嘲讽和冷笑。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诗人毫不气馁,响亮地回答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一句,既是全诗结尾,也是全诗的“诗眼”。“宣父”即孔子,唐代尊称孔子为宣父。“后生”即青年人。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作者引用这一典故,显然是希望李邕重视自己,也进一步暗示自己将来必定有所作为。虽然这是李白针对当时荐人制度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情况抒发的感慨,但其中却包含了一定的哲理:新兴事物虽然弱小,却富有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不应忽视或轻易地否定它。古今中外,少年成材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才有所成就的。因此,诗人的这句诗含有双重的哲理,对老年人来说,应该扶植后进,善于发现新生事物,支持青年人勇挑重担;而年轻人则应该承认自己缺乏经验、缺乏实践的客观事实,虚心向前人学习,向书本和实践求真知。对老年人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历史的必然,“雏凤清于老凤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承认“来者胜于今”的事实。对年轻人来说,把握着现在的时光和优势,更好地磨炼和充实自己,正所谓“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是最严格的审判官,别林斯基说:“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批评家就是时间。”在时光老人面前,青年人也会步入自己的中年、老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莫待自己已近暮年,才去悔恨时间的流逝,悔恨事业的蹉跎。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不能自恃自己的年龄或经验,而是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如果不同时代、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都能从同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中看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应取的生活态度,这句诗也就值得千古流传了!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就是这样的诗句!

猜你喜欢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登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对别离的无奈。上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出了国家的破败和自然的繁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说感受到时光飞逝,花儿也会因为伤别而泪流满面,鸟儿也会因为别离而心惊胆战。整首诗通过这些形象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个人辗转的感慨。

  • 东古诗词(关于东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东古诗词,内容包括带东的诗句,东的诗句,关于东的诗句。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2开我东阁门,e68a84e8a2ad62616964

  • 古代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与译文

    【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与译文]龙城飞将,指汉代扬威于匈奴的名将李广。这两句说: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守边,就不让敌人的马队跨过阴山。诗句反映了人民抗敌的昂扬情绪,讥讽了庸懦误国的

  •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意思,出处,故事

    比喻身处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而感到迷乱。典出《红楼梦》第六回、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农村老妇人,她的女婿是贾府的远亲,因家境贫寒,刘姥姥替女婿去贾府乞求资助,进了贾府的后花园大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君守》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君守》原文鉴赏 得道者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

  •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全诗赏析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鼓迎非祭

  • 苏轼《次韵回文三首》全诗鉴赏

    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风叶落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

  •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

    名言: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 注释: 苟: 如果。 句意: 品德高尚的人如果能不因私利而害了自己, 那么耻辱会从哪里来 呢? 出处: 汉·刘向《说苑·敬慎》

  • 古代诗歌之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译、翻译和译文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2 。白日丽飞甍 3 ,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 4 ,杂英满芳甸 5 。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6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