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凌霄》全诗原文鉴赏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棵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飘。
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凌霄选自有木诗八首。
有木诗八首是白居易借树言理的组诗,是他在读汉书·列传之后有感而作的。他对于西汉的某些“附离权势、随之覆亡”的人,通过咏“木”诗加以讽刺,自谓“不独讽前人”,也为了“儆后代”。
凌霄,又名紫葳,蔓生木本,其茎枝攀附他物而上长,树有多高,即攀多高。夏秋开花,先黄色后橙红,着于树梢,美观可爱。凌霄的这种生长特点曾被人用来借题发挥,有人认为它依势张狂,有人认为它勇于攀登。郭沫若同志在百花齐放中则把它写成登高而不居功,不忘所攀附大树的功劳,赋予它谦虚谨慎的品行。作品立意不同,各有特色。下面我们看看白居易这首诗是怎么写的。
与作者新乐府诗一样,这首诗“篇首标其目”,第一句便说:有一种树木名字叫凌霄。接着如实地叙述:它“擢秀非孤标”。“擢(zhuo)秀”,即滋长枝条,发育长大的意思。“孤标”,指非常突出。即是说:凌霄这种树木本来长得并不高大突出。然后便转入正意,写它:“偶依一棵树,遂抽百尽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以上四句写出它依附别树,攀缘生长,开花于别树之顶的常态。“抽”是指从主干上分生出枝条来,“百尺”极言枝条之长。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这两句写凌霄的盲目自得的心理。“得其势”,即得势,“无因”是说没有什么力量。凌霄自以为有大树作依靠,稳如泰山,没有什么力量可摇动它。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飘。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四句把事物推向极端,写凌霄的遭遇,从而鞭挞凌霄原来那盲目自得的心理。诗人说:一旦大树被推毁了,凌霄在飘摇动荡中还可以独自维持短暂的时间;可是猛烈的东风一吹,不到一个早上就把它吹折了。“终朝”,完整的一个早上。
这样,凌霄就“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了。“拂云花”,指攀附于大树顶端开花,高可触云。“拂”,即摸的意思。“委地樵”即颓弃在地上的柴木。
最后,诗人“卒章显其志”,言简意赅地儆诫说:“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原来诗人写凌霄的遭遇,是为了告诫人们:为人立身必须坚强自立,不可柔弱依仗他人,更不可依势自大,方免遭到覆亡。
这首诗借树言理,从凌霄的不能自我树立的角度落笔,有板有眼地叙述它的荣枯过程,以讽刺那些“附离权势、随之覆亡”的人,并在诗末寄意儆诫后代,写得树木生色,情理清通。诗的语言通俗如话,属于作者新乐府诗那一类风格。在唐宋咏物诗中,这是自成一格的作品。
这首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教育过不少有志立业之士。著名国画家傅抱石就曾背诵此诗,并以之教子,说“莫学凌霄,靠别人去炫耀自己……”。今天,我们把它当作一首咏物诗来欣赏的时候,也依然可以从中得到思想教育。
-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出生于碎叶(
-
【原题】:观仲灵久雨诗且道余与公济吟从之意辄次韵奉和二首
-
宋·惠洪2石曼卿隐于酒3,谪仙之流也4,善戏谑5。尝出报慈寺,驭者失控6,马惊,曼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校园激励古诗词,内容包括学校励志古诗词,学校励志古诗词,青春校园励志诗。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战国.屈原.《涉江》)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3、举
-
古朗月行李白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
-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出处】唐李白《 江上吟 》。 【意思】人借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 庸俗现实的鄙弃,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不能象海上人那样不用真 诚的心相随白鸥,暗示自己物我
-
积雪照清晨,东风冷著人。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时新。贳酒闲邀客,披裘共探春。犹能自勉强,顾我莫辞频。
-
【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出处】唐李白《蜀道难》 【译注】入蜀的道路艰险难行,真是 比上青天还要难! 蜀道:古代汉中进入 四川的道路。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四川或其 他地方的道路险峻崎岖
-
上(汉武帝)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
-
杜 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长安布衣:诗人自称。比数:相比,相靠。衡门:穷人或隐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