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洞避暑》原文|翻译|赏析
明·高濂2
灵鹫山下3,岩洞玲珑,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4。气凉石冷,入径凛然。洞中陡处高空若堂,窄处方斗若室,俱可行人,无碍顶处。三伏熏人,燎肌燔骨5,坐此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俾川鸣谷应6,清冷洒然7,不知人世今为何日。顾我絺绤不胜秋冬矣8! 初人体凉,再入心凉,深入毛骨俱凉哉!
人间抱暑焦烁,虽啖冰雪不解,而严冬犹然者9,勿令知此清凉乐园。
1本文及下文均选自四时幽赏录。飞来洞:杭州市飞来峰的岩洞。2高濂(约1573年前后在世):字深甫,号瑞南道人,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戏曲家,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杂著遵生八笺等。3灵鹫山:指灵鹫峰,即飞来峰。4“指为”句:相传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曾说.灵鹫峰似天竺国之灵鹫山,“不知何时飞来”,故作者有此语。5燔(fan):烧。6俾(bi):使。7洒然:潇洒飘逸的样子。8顾:看。絺绤(chi xi):絺,细葛布;绤,粗葛布,泛指夏衣。9“人间”三句:指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
【析点】 这是篇很别致的记游之作。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以细腻的笔墨描述“飞来洞”的避暑生活;后一部分以点睛之笔暗讽人间权势。前后两者从人生感受和情态上构成了鲜明对比。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暗讽,因此,作者笔下的飞来洞虽是由外而内,步步写来,但点墨之处却无不以人间为对照。
“飞来洞”所处环境“虚敞”而形姿“玲珑”,它美得圣洁、美得飘逸,传说“灵鹫山”是由“西域飞来”,当是真的,否则人间怎么能有如此湛美的岩洞? 人间暑热,这里却“气凉石冷”“入径凛然”,从感觉上也是人间无法比拟的。至于“洞中”的“堂”与“室”,不仅具有天工之美。而且别有一种自由往来畅爽之感。在人间“燎肌燔骨”的三伏天,这里可以令人“体凉”“心凉”“毛骨俱凉”。坐在这个洞中,你可以“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何等舒适,何等自在,何等尽情! 放歌川谷便随之“鸣”“应”,富有灵性的大自然又是何等有情。这是人间所没有的一种生之和谐。“人间抱暑焦烁,虽啖冰雪不解”,此虽夸张,但尚不失实。可是此后又言:“严冬犹然”,其言过其实甚矣,而甚得好,由甚便使读者得知其讽喻权势人物之本义,这是全文点睛之笔
-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
七八年来游洛都,三分游伴二分无。风前月下花园里,处处唯残个老夫。世事劳心非富贵,人生实事是欢娱。谁能逐我来闲坐,时共酣歌倾一壶?
-
黄浦江,在上海市,源出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114公里。据《龙华志》:黄浦江,汪洋百数十里,为长江入海之喉吭也。战国时黄歇开凿,又名春申浦。此外又有黄歇浦、春申江、申江等别称。相传,战国楚大将黄
-
作者: 刘铁 【作家简介】阿拉马·穆罕默德·伊克巴
-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作品赏析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
-
作者: 顾志华 《续通典》一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
-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
-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李贺蜡光高悬照纱空, 花房夜捣红守宫。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寒入罘罳殿影
-
作者: 王维 【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