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亡兄墓志铭》(宋·曾巩)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亡兄墓志铭(宋·曾巩)
君姓曾氏,讳晔,字茂叔,有智策,能辨说,其贯穿反复,人莫有能屈之者。身穷,为生事,或毛密,应之无留,而读书理笔墨,交宾客,又思事未至当如何,亦不废也。欢愉忧悲、疾病行役、寝食之间,书未尝去目。故自上古以来,至今圣贤百氏、骚人材士之作,训教警戒,辨议识述,下至浮夸诡异之文章,莫不皆熟,而于治乱兴亡、是非得失之际,莫不能议焉。其文章尤宏赡瑰丽可喜。三代远矣。汉以来,世有成事业、就功名之时,则贤臣、谋士、材技之人,同世并出,常若有余。至时或无所用之,则士虽往往有纪,而亦不俱见于世。盖堙穷顿委于岩墙闾巷之中者岂少哉?如君之材如辨博,又其学如此,使得用其意于事,其施设必有异焉,然卒不克见于世,盖亦岂非其命也夫?君年四十有五,皇祐五年以进士试于廷,不中,得疾归,卒江州。祖讳某,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考讳某,故太常博士,娶李氏。子曰觉,曰黉。女二人。卒之岁十二月某日,葬建昌军南丰县之某乡某原某里也。弟巩为其铭曰:
世或须人,中士为材。有非其应,圣不能谐。故君之学于己为足,而材与世为乖。刻铭幽石,维以告哀。
-
凯风 作者: 赵德福 【本书体例】
-
所思在梦寐,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②不见少微星,风霜徒夜吟。③ 作品赏析①诗题一作“宿扬子津寄刘处士”。扬子津:古渡口名,在江都以南长江北岸,为渡江要津。②茅
-
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虽无索居恨,还动长年情。且喜未聋耳,年年闻此声。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注:十年
-
孚先者,使天下皆信之,以诚信先天下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孚先者,使天下皆信之,以诚信先天下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俞桂《送人之松江》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译文】 秋风萧瑟,吹进小船的窗口,满缸的醇醪,压不住分别的忧愁。记住这分手的情境吧,是在松江边上,暮烟凝紫、秋
-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 知道的就说出来,要说就毫无保留。 出处: 宋·苏洵《衡论·远虑》: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评析】 毛泽东经常讲: “要实行两条原则:
-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作品赏析【注释】:本词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即熙宁七年(107
-
古文·跋李庄简公家书 陆游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
-
清·纳兰性德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