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楚弓楚得”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吕氏春秋·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聘则至公矣。”孔子家语·好生:“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己,何必楚也?’”说苑·至公亦载,作“楚共王”。
释义用法楚共王打猎遗失弓,不让寻找,认为楚人失去的弓,又由楚人拾到,何必去找。后以此典指虽有所失而利益未为外人所得; 也指得失无常。
用典形式
【失弓】 清·王夫之:“失弓原郢客,逐日非夸父。”清·张大受:“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遗弓】 唐·李商隐:“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楚弓】 唐·刘长卿:“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清·孙枝蔚:“塞马楚弓那足问,船中书画聊自娱。”
【亡楚弓】 宋·苏轼:“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失楚弓】 清·赵翼:“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楚人弓】 宋·姜夔:“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清·钱谦益:“三年偶失楚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
【人失人得】 宋·苏轼:“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荆人弓失】 清·钱谦益:“魏公笏在世所羡,荆人弓失何嗟及。”
【楚人亡弓】 清·王夫之:“楚人得亡弓,塞叟有归驹。”
【楚弓人得】 清·钱谦益:“雷剑一往谁取去,楚弓人得知何方。”
-
【原题】:参部至三山简王宗教子文野二首仍寄观潮拙稿子文旧诗名为碧云楼集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处】唐杜甫《 春望 》。 【译注】长安沦陷了,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的古城,只有荒草野树深深。 感慨时局,看到花儿也落泪, 怅恨离别,听到鸟
-
社戏,是流传在浙江绍兴民间娱神祭祀的一种演戏习俗。鲁迅儿时就酷爱看社戏,一旦看不上,便“急着要哭”,“东西也少吃了”。后来,他在《社戏》、《无常》、《女吊》等文章中,一再赞扬社戏,称它为“很好的戏”。
-
马中锡 赵简子 (1) 大猎于中山 (2) 。虞人导前 (3) ,鹰犬罗后 (4) ,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 (5) ,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6) 。简子唾手登车 (7) ,援乌号之弓 (8)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
-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仙井今犹在,洪厓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檐际千峰出,云中一鸟闲。纵观穷水国,游思遍人寰。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
《合欢花》咏合欢花 合欢花系豆科落叶乔木,原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孔稚珪·北山移文 钟
-
【析】 《鸭的喜剧》是一篇散文体小说,也是鲁迅小说创作中唯一的以外国人为主人公的小说。《鸭的喜剧》与《兔和猫》、《社戏》一样,在取材上是以真人真事为素材,就一个生活片断进行开掘,很少虚构缀合的作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