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注释和解析
南朝·宋·刘义庆
王子猷居山阴2,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3,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4,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5。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 王子猷 (you):名徽之。王羲之的儿子。戴:戴逵,字安道,西晋画家。性高洁,隐居不仕。2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3左思:西晋文学家,有左太冲集。招隐诗是左思的名作,叙寻访隐者、歌颂隐居的乐趣。4剡(shan):剡县,即今浙江省嵊县。5造门:到门。
【析点】 这则轶事,言简意赅地记叙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透过主人公任性放达的性格特征,令人看到了魏晋时代士大夫阶层自由舒展的生命状态,略小存大,以浅见深,引发出读者无尽的人生联想。
纷纷飘落的雪花,覆盖了山林田野。晶莹皎洁的雪光映照,令主人公中夜惊觉而起。开门四望,对雪独斟,感觉世界的广大、纯净与清冷,不免生出一份寂寞与彷徨。于是主人公“咏诗忆戴”,也不管天黑路远,即刻启程。“经宿方至”,却又临门不入,返身而归。真所谓乘兴而去,尽兴而回。短文紧紧扣住一个“兴”宇选材谋篇,只写了一连串连锁性的意念和动作,主人公任性放达、潇洒无羁的性格便跃然纸上。
六朝士人这种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实在今后世诸多备受压抑的文人羡慕不已。然而,个性的绝对张扬,在任何时期的任何人身上都是无法找到的。本文主人公也不例外。王子猷当时弃官东归隐居山阴。他雪夜彷徨,吟咏招隐,不无生机受压抑的失落与感伤。由此,他之放达也便不过是他苦闷心灵的自我遣释。毕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永远是人类生存过程中无法摆脱的沉重枷锁。
-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
-
润叶濡枝浃四方,浓云来去势何长。旷然寰宇清风满,救旱功高暑气凉。
-
词之起首二句,便为明室的衰亡刻画了一个萧瑟凄凉的环境。在荒凉的古道上,棠梨在寒风中瑟缩。下片着重抒情,在感情的流程中自然而然地带出景色。
-
【释义】 古代名联。该句意思是: 学习时,一定要持之以恒、刻苦攻读。但也没有必要三更起、五更眠,无序地赶进程,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评析】 原联是: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
-
来信 鲁迅先生: 在《新闻报》的《学海》栏内,读到你底一篇《文学和政治的歧途》的讲演,解释文学者和政治者之背离不合,其原因在政治者以得到目前的安宁为满足,这满足,在感觉锐敏的文学者看去,一样是胡涂不彻
-
《水调歌头》·辛弃疾 严子文同傅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 辛弃疾 寄我五字云,恰向酒边来。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闻道琐窗风月,更着诗翁杖屦,合作雪堂猜。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
-
景公至自田 ① ,晏子侍于遄台,梁丘据造焉 ② 。 公曰:“维据与我和夫。” 晏子对曰:“据亦同也 ③ ,焉得为和?” 公曰:“和与同异乎?” 对曰:“异。和如羹焉 ④ ,水火醯醢盐梅 ⑤ ,以烹鱼肉
-
锦绣衣 清刊本《锦绣衣》扉页书影 清残本《锦绣衣》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集。全称《锦绣衣全台》。四卷十二回。题“潇湘迷津渡者编次,西陵醉花驿使、吴山热肠樵叟细评”,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初
-
翁森《四时读书乐(四首选一)》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释】 ①《四时读书乐》共四首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
师道类名言赏析《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