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韩愈·送杨少尹序》鉴赏
古文观止·韩愈·送杨少尹序①
昔疏广、受二子②,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③。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④,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⑤,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⑥,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⑦,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⑧,不绝其禄。又为诗歌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⑨,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 鹿鸣而来也⑩。今之归,指其树曰: “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11)。”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12)。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13),其在斯人欤! 其在斯人欤!
【注释】 ①杨少尹:名巨源,字景山,唐朝蒲州 (今山西永济县)人。唐贞元五年进士,能诗,官至国子监司业。年老辞官归故乡后,又曾任河东郡少尹。②疏广、受: 即疏广、疏受,西汉兰陵 (今山东枣庄市)人,疏广为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侄儿,为太子少傅。两人同时称病退休。③供张 (gongzhang): 也作 “供帐”,陈设帷帐。祖道: 古人远行时,在道旁祭祀路神并设宴饯行。都门外: 长安城门外。两: 同 “辆”。④汉史: 指汉书,其中有疏广传。传: 记载。⑤国子: 即国子监,国家最高教育机构。司业: 国子监内的副长官。诗: 即 诗经。⑥忝(tian): 谦词,辱,有愧于。⑦太史氏: 史官。张大: 广泛宣传。⑧都: 指杨侯的家乡。少尹: 官名,相当于郡守的副手。⑨中世: 中古时。士大夫: 指官僚阶层,亦指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⑩始冠: 刚好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举: 古代以科考取士之称,也指赴试或考中。乡: 指乡试。鹿鸣: 诗经·小雅 中的一篇。唐朝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中举的人,宴会上歌鹿鸣诗,后因称鹿鸣宴。(11)钓游: 钓鱼和游玩的地方。(12)法: 学习的榜样。(13)乡先生: 古代称辞官乡居或在乡任教的老人。没: 死。社: 土地神,指祭祀社神的祠堂。
【译文】 从前疏广和疏受两个人,因为年老了,有一天辞去官职离开了朝廷。当时官员们在都城门外设置帷帐,设了筵席送行,为他们祭祀路神,来的车子有几百辆。路上观看的人不住地叹息和流泪,都在称颂他们的贤德。汉书上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且后代擅长绘画的人,又画出了他们的事迹。到现在还照耀着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清楚得就像前几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才开始用他所精通诗经的才学来教导学生的时候,一到年满七十岁,也报告丞相要求离开京城回到他的家乡去。世人常常说现在的人和古代的人是不能相比的,现在杨巨源和疏广、疏受相比,他们的心志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我很惭愧,官阶排列在公卿后面,当时正生病没能出门送行。不知道杨君离开京城时,在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 车子有多少辆? 马有多少匹? 在路旁观看的人是否也有人叹息着、知道他是一个贤人吗? 而史官又能否广泛宣传他的事迹为他作传,使他能上继二疏之后吗? 不会冷落他吧?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人,而画还是不画,姑且不管它吧。然而我听说杨君离开的时候,丞相有爱惜他的意思,就向皇上报告让他担任家乡河东郡的少尹,以不中断他的俸禄。又写诗来勉励他。京城中善于写诗的人,也跟随着作诗应和着。我又不知道当时二疏离开的时候,有这样的事情没有? 古代人和现在的人相同或者不相同,是不可能知道的。
中古时的士大夫,是以官为家的,罢免了官职就没有地方可以回去。杨君刚成年,就在乡试中举,在宴会上唱着鹿鸣诗然后到京城去做官。现在他回到家乡,指着那些树说: “某棵树是我的先辈种的。某条河、某座山,是我童年时钓鱼和游玩的地方。” 乡里的人没有不敬重他的,并且告诫子孙们要把杨君不离开家乡作为学习的榜样。古时候所说的乡先生,死后可以进入祠堂享受祭祀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鉴赏】 这是一篇送行的序言。文章先略述汉朝贤臣疏广、疏受叔侄因年老同时辞官出京城时官员和百姓送行的盛况,然后想象出现今杨少尹也因年老主动辞官回乡时的送别情形。韩愈意在赞扬杨巨源功成身退,不恋名利的美德,跟有的士大夫以做官为终身职业不可同日而语。
文章在写法上采取了古人古事和今人今事相比,在对照中自然生发出议论。写得抑扬婉转,多彩多姿。
-
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 (桓公二年) 【题解】 靠贿赂就能把罪恶洗刷清吗?当然不能。当鲁桓公非常高兴地把郜的大鼎运回鲁国,放置进
-
窃谓庠序者,所谓萃群材而乐育之,以定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科举也。|什么意思
《窃谓庠序者,所谓萃群材而乐育之,以定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科举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其三,是说春愁,转为具体形象描述。 开篇三句说,因为春天别去而憔悴。海棠、蔷薇,二者均为春天的标志。“海棠开过到蔷
-
古代诗文名篇之刘禹锡诗《竹枝词;其二;竹枝词》原文、鉴赏和解读
刘禹锡诗《竹枝词;其二;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二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据四部丛刊影宋本《刘梦得文
-
有一个船夫在激流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个想渡到对岸去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问:“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回答:“不懂。”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哲学家又问:“你研
-
郑思肖举家自杀尽忠臣, 仰面青天哭断云。听得北人歌里唱, “潭州城是铁州城!”郑思
-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作品赏析【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时相先后。今诗云“东岳云峰起”,则是
-
邝露洞庭酒楼落日洞庭霞,霞边卖酒家。晚虹桥外市,秋水月中槎。江白鱼吹浪,滩黄雁踏沙。相将楚渔父,招手入芦花。作者简介邝露(1604—
-
我和李普和李普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已经记不得了。他写给我的第一封信,末云“八月十八晨三时,半夜醒来,不复成寐,乃写此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① 。夫虽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② 。(《老子·七十五》) 【注释】 ①以:因为,由于。有为: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