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鉴赏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馀处矣。予故尝曰: 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注〕① 挟: 挟恃,凭借。殽(yáo 摇): 山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位于函谷关东端,地势险要。渑(miǎn 免): 即渑池,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古代九塞之一。阻: 险阻。② 秦、陇: 今陕西、甘肃一带地区。襟喉: 衣襟与咽喉,比喻要冲之地。③ 赵: 今河北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一带。魏: 今山西西南部、河南北部一带。走集: 边境上的壁垒。④ 候: 征兆、迹象。⑤ 贞观、开元: 分别为唐太宗、唐玄宗年号。⑥ 五季: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酷: 酷烈的战争。⑦ 治忽: 治理与怠忽,指国家的安定与荒乱。

洛阳园林,在宋代号称“天下第一”(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四语)。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就是一本记述洛阳名园的专著。其中共记名园十九处,如富弼的富郑公园、董氏的西园和东园、王开府的环溪园、安公的丛春园等等。这些园林,都属于僧寺或达官富豪,无论在规模和风景方面,均足令人赞叹。作者在记述这些园林之后,忽又发表了一通有关国家兴衰的“大道理”(即本篇),这就使人“恍然大悟”: 原来作者之所以要为那些名园“立传”,其真正目的是要从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并用以警戒后人。证之宋代古文家们“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和李格非本人“文不可以苟作”(见宋史本传)的写作态度,可知这篇书后,实是一篇借史鉴今的严肃的政论文。

文章的结构实很简单: 第一段提出“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第二段进一步提出“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故又在此基础上揭示“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的“文不苟作”的写作目的;第三段则由古及今,批判当朝公卿大夫的享乐风气。全文行文简洁而推理严密,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与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不过,或许有读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天下之治乱”,难道非由洛阳的盛衰才反映出来吗?而“洛阳之盛衰”,又为什么非要由其园林之兴废才表现出来呢?这就牵涉到本文“以小及大”、“见微知著”和“因典型而明全局”的论证角度与推理方法。

照理,天下大乱,受害之处必不止一处。然而作者却斩钉截铁地说: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这里,作者提出了两个有力的论据: 第一是洛阳的特殊地理环境(古人认为它地处“天下之中”)决定了它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性军事形势的战略要冲;第二是洛阳的历史告诉人们: 从东周到五代,先后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而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免不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洛阳之战。提出这样两条强有力的论据,人们就不得不同意作者的结论: “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尽管人们也同时意识到, 除了洛阳也还有其他军事要地的情况与它相似。

其次,洛阳的盛衰也自有其多方面的表现,作者却紧紧抓住“园圃之废兴”来考察,这就是一种“因典型而明全局”的论证角度。他举出唐五代的例子作证: 当贞观、开元的所谓“盛世”时,洛阳的园林馆舍不止有千家之多,而等到唐末五代战乱纷起时,这些园圃却都化为灰烬。这就证明园圃之废兴与洛阳的盛衰乃至整个国家的治乱之间,存在着一种“见微而知著”的联系。至此,作者自然有理由得出又一个结论: “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

明乎上述论证角度与推理方法,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名园记之作决非“徒然”,而实有其现实的针对性: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这样就“卒章显志”,亮出了自己真正的写作意图: 借古鉴今,批判现实。其“警世”的语气是十分严厉和深沉的。

可惜的是,北宋后期的统治集团却正好重新走进了本文所指出的“唐之末路”,由享乐荒淫而导致覆国。对于他们在洛城所过的狂游生活,只消举出当时人朱敦儒的一首词就可知其一斑: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按: 洛阳为北宋西都,故有‘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雨中花上片)可是,就在他们“诗万首,酒千觞”,“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的“狂游”之际,金兵的铁骑却动地而来,终于一举攻陷了汴京和洛阳,使得北宋因之亡国。十年之后,“曾是洛阳花下客”的一位著名诗人陈与义,就用哀婉的笔调,写出了对于洛阳故都的深切悼念: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牡丹)牡丹原是洛阳的“花王”和骄傲,李格非在名园记中就特别加以记述: “洛阳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王。凡园皆植牡丹……至花时张幄幕,列市肆,管弦其中,城中士女,绝烟火游之。”而至靖康之变以后,恐怕就如本篇所描绘的五代乱世那样,“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矣。这预言,竟不幸而被北宋亡国的惨痛历史所再次证实,人们对此也仅能重新发出本文所嗟叹的“呜呼”二字来表示其万千感慨!作者能在号称“太平盛世”的徽宗朝,尖锐地揭露掩盖于表面繁荣下的深刻社会危机,并预见到公卿大夫的享乐必将导致亡国,这就不能不使人惊叹其识见之深远和文笔之犀利。南宋初期流寓江南的洛阳人邵博在乱后重读名园记,就曾为之痛哭流涕,并在其闻见后录中特意重录了此记,由此亦可见出它的深刻预见性和现实针对性。本文作者除名园记外,著述俱已散佚,但仅从这篇书后来看,他已不愧是位关心国事的有识之士和笔力“陵轹直前”(宋史本传语)的古文家了。

猜你喜欢
  • 杜甫《忆昔行》全诗赏析

    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么麽。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弟子谁依白茅室,卢老独启青铜锁。巾拂香馀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悬圃沧洲

  • 乐府诗《从军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名。《乐府题解》云:“《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这首

  • 千家诗《社日》译文与注释

    社日 鹅湖山下稻梁肥, 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作者简介】 王贺(生卒年不详),字翁孺

  • 坚白同异。

    (修身篇) 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 用眼睛看石头,可以知道石头是白的,可是无法知道它是否是硬的;若光用手去摸石头,可以知道石头确是硬的,但又不清楚它是白的。所以,坚、白的观念不能同时成立

  • 布纪,帕奥洛作品分析

    【生卒】:生年不详【介绍】: 一译布齐。意大利未来主义*诗人、作家。同马里内蒂*一样,常常歌颂现代化的机器与速度。然而有时他的诗常超

  • 罗隐《中秋夜不见月》察古观今诗赏析

    中秋夜不见月罗隐①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②。【注释】①罗隐:见《炀帝陵》。②蟾蜍:古人认

  • 韩愈《海水》全诗赏析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我将辞海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 唐李白 《关山月》 【原文】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

  •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赏析》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