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南郡好猎》原文|翻译|赏析
南朝·宋·刘义庆
桓南郡好猎。每田狩2,车骑甚盛3,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4。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所指,不避陵壑5。或行阵不整,麇兔腾逸6,参佐无不被系束7。桓道恭,玄之族也8,时为贼曹参军9,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绳10,箸腰中11。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12,手不能堪其芒也13。”玄自此小差14。
1桓南郡:即桓玄,东晋人,继其父桓温的爵位为南郡公。2田狩(shou)打猎。3车骑(ji):即车马。4旌(jing)旗:旗帜。蔽隰(xi):遮盖大地。5“双甄”二句:意为打猎的队伍分左右两翼向前,不管前有山陵还是沟壑。双甄:古代作战时左右两翼的军队合称“双甄”。6麇(jun):兽名,即獐子。腾逸:逃跑。7参佐:本指州府官,此指桓南郡出猎时的随从官。系束:捆绑。8族:同族。9贼曹参军:官名,州府中参佐官。10绛:深红色。11箸(zhu):同“著”,置。12会:适逢、赶上。13堪:忍受。芒:刺,指捆人用的粗绳上的芒刺。14小差(cha):意为稍稍减轻。
【析点】 本文从打猎一事表现出桓玄的豪奢、强横,作者更主要的是要写出桓道恭的机智善于辞令。桓道恭是随猎者,却“腰中”“自带绛绵绳”,这一举不能不引起桓玄的好奇,正是这好奇才能引出桓玄的询问,桓道恭才得以趁机进言;桓道恭虽为“敢直言”的人,但他得此机会也不敢直说,他之于幽默中寓讽谏之意,实在是桓玄的强横逼出来的。
文中狩猎场面写得极为精彩。写旗帜“旌旗蔽隰”,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多;写奔马“驰击若飞”,用比喻的手法,极言其速;写队伍“双甄所指,不避陵壑”,用直接描绘的手法,极言那一往无前的气势,从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势的古代原野狩猎图。如若抛开桓玄的奢侈与排场,这幅古代原野狩猎图还是可以一赏的。
-
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象 ① 。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 ② 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 ③ 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 ④ 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
-
盗跖傥名丘,孔子还名跖。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恶无真实。简册写虚名,蝼蚁侵枯骨。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
-
形容人家不做事的古诗词(形容不做事情不知事情不容易做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人家不做事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不做事情不知事情不容易做”的诗句,用来比喻不做事还制造麻烦的人的诗句,关于只学习不肯做事的诗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是一幅劝勉联。白话译文: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1],丰年留客足鸡豚[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 箫鼓追随春社近[4],衣冠简朴古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
水仙操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
-
淮南挥手抛红旆,洛下回头向白云。政事堂中老丞相,制科场里旧将军。宫城烟月饶全占,关塞风光请半分。诗酒放狂犹得在,莫欺白叟与刘君。 作品赏析【注释】:时牛相公辞罢扬州节度,就拜东都留守。
-
前两句写济南初春雪后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复乍晴”句,紧扣诗题,“山郡”点明济南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诗的具体形象所赖以产生的节候。续句“陂塘分出几泉清”,表现号称“泉城”的济南最典型的景色。济南城区,有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二下古诗词,内容包括二年级下册古诗大全,二年级下册古诗十首古诗,二年级下册古诗大全。【小学二年级 】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
-
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
名言: 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 注释: 之天: 指达到天然的境界。之人: 指走人为的道路。 句意: 知道一件事容易, 不说出来难做到。知道了而不说出来, 所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