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祭文丞相文》原文|翻译|赏析
宋·王炎午2
呜呼! 扶颠持危,文山、诸葛3,相国虽同,而公死节。倡义举勇,文山张巡4,杀身不异,而公秉钧5。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事谬身执6,义当勇决;祭公速公,童子易箦7。何知天意,佑公怜才;留公一死,易水金台8?乘气轻命,壮士其或;久而不易,雪松霜柏! 嗟哉文山,山高水深;难者回天,不负者心! 常山之舌,侍中之血9;日月韬光10,山河改色。生为名臣,没为列星,不然劲气11,为风为霆。干将莫邪12,或寄良冶13;出世则神,人土不化。今夕何夕,斗转河斜14,中有光芒,非公也耶?
1文丞相:文天祥。文天祥就义后,作者写此文悼念。2王炎午(生卒年不详):字鼎翁,曾随文天祥起兵。有吾汶稿。3文山:文天祥字文山。诸葛:指诸葛亮。4张巡:唐朝将领,安史之乱时,率军队人城,与许远同守睢阳,城破遇害。5秉钧:执国政,这里指宰相职位。6谬:悖谬,指失败。执:被俘。7“祭公”二句:“童子易箦”出自礼记,曾参临死时,身边童子指出他用的竹席华美,曾参撤换后便气绝身亡。此处是借指作者曾在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生祭文天祥,促其为义节速死。8“易水”句:指文天祥就义处为燕地。“常山”二句:安史之乱时,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抗贼,被俘后骂不绝口,舌头竟被钩断。嵇绍在晋惠帝时为传中,战乱时,以身掩护惠帝,被杀身死,鲜血溅到惠帝衣服上。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为嵇侍中血”、“为颜常山舌”之句。此处是作者用来赞颂文天祥的忠义。10韬光:隐藏光辉。11不然:不灭。然,通燃。12于将莫邪:宝剑名。干将为雄剑,莫邪为雌剑。13“或寄”句:意为干将莫邪是良工冶炼而成。14斗:指北斗星。河,指银河。
【析点】 文天祥是一位民族英雄,他被俘之后,作者曾写生祭文,希望文天祥尽速取义成仁。他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不相信文天祥的气节,而是希望他少遭屈辱与磨难。而文天祥在大都(今北京市)被监禁长达三年,受尽折磨,不屈而死。文天祥遇害后,作者写此文悼念。
作者把文天样和诸葛亮相比,指出同为宰相,而文天祥死于气节;又把他和张巡相比,指出同为杀身成仁,而文天祥位高功大,从而歌颂了文天祥不同寻常的一生。既是“名相”,又是“烈士”,“三千年间,人不两见”。文天祥曾在狱中作正气歌,决心效法古人,忠贞不屈。作者赞扬他不是“乘气轻命”的一般壮士,而是“久而不易”的“雪松霜柏”。其志如山高如水深。虽难以“回天”挽救宋朝的灭亡,但“不负者心”,一片忠心永存。“日月韬光,山河改色”二句,极赞文天祥为国捐躯感天动地。祭文最后遥想文天样死后化为“列星”,化为风雷,入土不化,光照千古。英雄业绩和民族气节名垂而不朽。
祭文用四字句,整齐庄重,用典又加深了意境和感染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祭文大半篇幅咏史写人,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而以“日月韬光,山河改色”二句为枢纽,转而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歌颂死者,感情激越,文笔灵动,寄寓了作者对文天祥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
【名句】为学 ① 之道,莫先于穷理 ② ;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注释】①为学:治学。②穷理:穷尽义理。 【释义】治学的方法,莫过于先穷尽义理;穷尽义理的要害,一定在于读好书。 【点评】这是宋代理学
-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清·王韬 1 斋中艺菊数本 2 ,秋后饱霜,花叶不萎。陶征君爱菊有病 3 ,亦取其节耳。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高尚其志,淡然不厌,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
-
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浑。传呼草市来携客,洒扫渔矶共置樽。山下黄童争看舞,江干白骨已衔恩。(时詹方议葬暴骨。)孤云落日西南望,长羡归鸦自识村。
-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释】 (1)这首绝句写于唐亡后不久的梁开平四年(910),诗人时年六十七岁。题中的沙县 (今福建省沙县)、尤溪县(今福省建尤溪县
-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在今河南沁阳附近)人
-
岑参 其二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其四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封大夫,即封常清。播仙,唐时西域国名,故地在今
-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
-
南寺千佛阁古邑居民半海涛,师来构筑便能高。千金用尽身无事,坐看香烟绕白毫。北寺悟空禅师塔(名齐安,宣宗微时,师知其非凡人。)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塔前古桧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