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三十小像(其一)·[近代]王国维》原文与赏析
[近代]王国维
劝君惜取镜中姿,三十光阴隙里驰。
四海一身原偶寄,千金三致岂前期。
论才君自轻侪辈,学道余犹半黠痴。
差喜平生同一癖,宵深爱诵剑南诗。
题友人三十小像共二首,这是第一首。友人为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从家乡海宁到上海,入罗振玉所设的“东文学社”,自此成莫逆之交。
此诗虽属题赠性质,但包含了深沉的哲理性内涵。首句“劝君惜取镜中姿,三十光阴隙里驰”,因诗题于友人三十岁以后,故回顾前尘,犹有“日月掷人急”之感。次句“四海一身原偶寄,千金三致岂前期”,一身偶寄海内,哪里希望招引千金财富呢?这里隐寓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的故事。“三徙”者,一在越,苦身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二“浮海出齐”,苦身戮力,父子治产,“致产数十万”;三“止于陶”(定陶),“父子耕畜”,复“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而范蠡这所以“三徙”,乃由于“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命,不详。”王氏取其意而张之,以“岂前期”表明眼前富贵荣名,乃身外之物,非我所望。此又岂后世奔竞钻营,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切但讲“实惠”、不顾廉耻之徒所能望其背项的呢?
三句“论才君自轻侪辈,学道余犹半黠痴。”前句讲罗振玉的才气极高,后句言自己“半黠痴”。诗人自况介于“小黠”与“大痴”之间,既不以小黠自限,故能不陷于大痴;又非全智全能,仍需以“学”破“痴”。末句“差喜平生同一癖,宵深爱诵剑南诗。”“剑南诗”,剑南诗稿的省称,为陆游生前自编之诗集,后由其长子扩编为九千三百多首。王国维早年酷爱陆游诗,罗亦深爱陆诗,十六岁前后曾自号“陆庵”,并集陆句“外物不移方是学,百家屏尽独穷经”为楹联。这里虽仅及于对剑南诗的同癖,实却揭示了罗、王二人交谊的“奥秘”,即尽管两人年龄不同、经历各异、地位悬殊,其所以能陌路相逢,一见如故,且终身不移,就在于彼此均有“志学”之趣,并由“志学”发展为“以学术为性命”,“以古器物为性命”。当然,王、罗由学术上的“同气相求”而变为政治上的“气味相投”,辛亥革命后,一道做了前清“遗老”,那是不足为训的。
从这首诗可见王、罗的友情是建立在相知基础上,他们感到学术上有同好,为人上是同调,事业上是同道,这才有相交之深,相处之久。他们结成的“金石之交”,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一直传为佳话。
-
别薛华王勃①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②。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③。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注释】①王勃:
-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作品赏析【注解】:1、紫陌:京都的道路。2、皇州:帝都,指长安。3、仙
-
名言: 言出乎口结乎心,守以不移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 注释: 乎: 于。结: 联结。立: 使……立起来。 句意: 言语从嘴里说出而发自内心, 坚持这样做下去, 使自己立足于社会, 这就是君子的信义了
-
论题解析 [解题]财富(wealth),指具有价值的东西。财富不仅指物质上的,还指精神上的。所以,财富不仅包括金银珠宝等有形的物质,还包括健康良好的品德、心态,以及积极的人生理想、信念等一系列无形的有
-
晁咏之 未帘高槛俯幽芳,露浥烟霏欲褪妆。 月冷素娥偏有态,夜寒青女不禁香。 从教春事年年晚,要使诗人日日狂。 替取秋兰纫佩好,忍随风雨受凄凉。 这首咏木香七律赞美木香花的绰约姿容、淡雅清香。对仗工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与阳字押韵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阳字的古诗词,带有磊和阳的字的押韵诗,含有阳字的诗句。1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 唐·白居易2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长恨歌》 唐·白居易3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王洛宾墓碑碑文》(王超海)
-
题解 这首诗见于《小雅》,是边塞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与玁狁作战的回顾和对久戍不归的哀怨。 原文 采薇采薇 ① ,薇亦作止 ②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③ 。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刘商,诗人兼画家。他本人爱画松石树木。这幅题诗的画,也许就是刘商本人的创作。根据诗作的内容,作者是用这一诗一画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施展的悲愤。 开头两句写画石本身,相当于一般抒情诗中的写
-
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画堂初点烛,金幌半垂罗。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