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作三韵诗四首(其一)·[清]袁枚》原文与赏析
[清]袁枚
昨日逆风打船头,舟人背缆如背牛。
今日顺风送船尾,布帆一日行千里。
昨日非拙今非贤,舱中有人笑向天。
借风行船,“无风争顺逆”,古人从这种生活经验中,往往悟出哲理。这首诗就形象地写出了由“逆”转“顺”的转化过程。
宋代李德远东西船行:“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撑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行藏任天理”意为随遇而安,不作任何主观努力。清代高珩的闻舟师相语:“天风争顺逆,人事有参差。昨我停舟处,知君得意时。”也是以两舟之间境遇的不同而作对比。而袁枚这首诗却以一船“昨日”和“今日”所遇风向逆顺不同,从中悟出促使其行船状况变化的,不在于人的“昨日非拙今非贤”,而在于客观条件的不同。
昨日逆风和今日顺风,可能是风向变了,也有可能是船行的方向变了,不管怎么说,船所遇的风顺逆已不同。顺风时“布帆一日行千里”,轻捷快速,舟子毫不费力。逆风时则“舟人背缆如背牛”,既要撑折百张篙,又要奋力背缆,而船仍犹如爬行,十分艰难。两相比较,“昨日非拙今非贤”,而是风向与船向不同罢了。这种难和易的转化,明显地可见是客观条件决定的。
这首诗启示人们:人首先要对客观规律有正确、深刻的认识,认清风向的顺逆,避逆就顺,从而使各项工作“布帆一日行千里”。
-
去马疾如飞,看君战胜归。新登郄诜第,更著老莱衣。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希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辉。
-
夫辩者②,将以明是非之分③,审治乱之纪④,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⑤,决嫌疑⑥: 焉摹略万物之然⑦,论求群言之比⑧。以名举实⑨,以辞抒意⑩,以说出故⑪。以类取⑫,以类
-
此词虽是“访古”之作,但在写法上,并不拘泥于史事本身或寻访古迹过程的客观叙述,而是打通历史与现实,以作者个人对史事的认识与感受为主线展开全部描写。
-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俱, 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 任其服,
名言: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俱, 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
-
这首诗吟咏了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秦罗敷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诗人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而且,诗中还突出了秦罗敷的勤劳品质,这在“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这是“
-
清·彭绩2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朔3,彭绩秋士,具舟载其妻龚氏之柩,之吴县九龙坞彭氏墓4
-
懒病每多暇,暇来何所为?未能抛笔砚,时作一篇诗。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上怪落声韵,下嫌拙言词。时时自吟咏,吟罢有所思。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谪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相去二千
-
志贺直哉 (何少贤 译) 我被山手线电车撞倒受伤以后,孤身来到但马的城崎温泉疗养 ① 。听大夫说,后脊梁上的伤要是转为脊椎骨疡可就要命了,但不至于出现这种事的。还说,只要二、三年内不出这种症状,以后就
-
【名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语出唐代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诗。傍晚时分狂风过后桃花凋落满地,无人知道珍惜,那它是为谁开的呢?两句诗借写桃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怅闷心情。
-
《北 岛回答》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北 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