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梦孚若·[宋]刘克庄》原文与赏析
[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词以“梦孚若”为题,写于淳祐年间,那时方信孺已去世二十多年,作者也已步入老年,为何还唏嘘洒泣,伤往悲昔呢?
孚若,即方信孺,与词作者为同乡好友,年长十岁。曾因朝廷发兵攻打侵占中原的金兵,交战不利(1207),三次出使金朝,以“不少屈摄”,声振异域,闻名于时。但南归后因年轻气盛,语触权贵,而一直未被重用。词作借对故友文才武略、英勇气慨的追述,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对仁人志士少壮而无用武之地,年衰却加官安慰的腐朽社会的愤慨。
词的上片写梦中与亡友的相会,以赞赏之笔调,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了解。梦境中词人与亡友相逢在中原沦陷区的宝钗楼、铜雀台。这两处名胜均为昔时有为帝王建造。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和故友有志于恢复大业,而且希望明君再世来图谋实现祖国统一。英雄怀才不遇之感已巧寓行文之中。接着用夸张的笔法,以“唤”字领起,写厨师将东海鲸鱼斫成细脍,马夫引来西域大宛的天马,展现年轻少壮,英雄施才于当世的气慨。由是煮酒论英雄,借曹操对刘备所说的话,以古代英雄人物称许方信孺和自己,兼写两人相知之深。“车千辆”三句紧承“西极龙媒”,表现出亡友方信孺不仅是一个善于谈吐交住的外交使节,而且是一个能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威武将才。“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用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和李陵“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之语,勾画出方信孺驰龙媒良马,纵千乘豪杰相随的将帅气派。冯煦所云:“后村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于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是很有见地的。
词的下片写梦醒后追念亡友去世,以伤悲之情表述了对人生的慨叹。“饮酣”句承上片词意,表现出词人身心都沉浸在统一大业之中,但美好的愿望常常被现实打破。“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暗用祖逖中夜闻鸡鸣起舞事。以此再次抒发两人年轻时的愿望和友情,且有意稍加改动,使词意急转直下,寓此时梦醒已非同昔时。所以词人以“叹”字与上片的“唤”字相对照,引出与昔时不同的情意凄切感受,述说那对人生坎坷酸辛的哀愁。“年光过尽,功名未立”;点出一生壮怀激越,雄才武略,却弃置江湖,空度流年,壮志难酬。“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说那少壮有为时闲而不用,却在人死了,人老了来个加官进爵以示安慰,以标榜朝廷惜才用才;恰恰是英雄武将而以书生对待;“机会方来”,机会真得来了吗?就在刘克庄步入老年的淳祐年间,他确被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中书舍人。但如此而已,又何助他们壮志的实现呢?这四句包含了词人一生多少辛酸悲感,齐东野语提到刘克庄词中此句用陆游赠刘过:“李广不生楚汉间,封侯万户宜其难”之意。这里不仅是进一步赞许方信孺的才华,且紧承上句表现了词人对当世的抨击,这分明是对天下英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哀叹!这分明是对偏安一隅的庸君妒贤嫉能搪塞之词的讥讽。“披衣起”三句,写凄凉的现实,悲哀的情怀。这语简意深的结尾,让人们深切体会刘克庄年老的伤悲,是少壮苦努力的结果,是生活在那个社会里有才华的人不得不虚度一生的共同感受。
这首词写“惜少年”不同于一般劝人珍惜少年时,而是痛惜少年时未得知遇。我们通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就人的主观努力方面说的,而此词启发了我们:少壮时虽然努力,还要生逢其时,具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刘克庄、方信孺少壮时都是文武齐备之才,也在可建功立业之秋,可是无人赏识,反遭贬谪,也就扼杀了少年之才。“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就道出了词的主旨。惜少年,一方面要自强不息,一方面还要能审时度势,知人善遇。词人对事理参得透,因而词也就写得肌肤丰腴又骨力刚强。
-
“庄子”被认为具备有道家思想的全部内容。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合计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时间较早,大概是庄子本身所写,而外篇及杂篇可能是由后来的学者所编集。 根据史记记载:庄子虽是战国时代蒙人,可
-
作者: 吴嘉
-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数峰
-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位笃重感情的人,忽然在某一天失去了他曾经形影不离的挚友,对方一去杏然,不知所之,他终日惶惶,失魂落魄,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勃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上一句:与君离别意。
下一句:同是宦游人。
翻译:
与君离别之心,我与你都是行走在外的人。
【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出处】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意思】就要与你分别了,心中充满离情别意。我和你一样,都是在外任职,远离故乡。【全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
《孟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名篇之一,主要讲述了孟子与鱼的对话。文章通过描绘鱼儿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阐述了人类对于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应该坚持努力不懈的态度。此文中,孟子深化了对自己人自下心的见解。诗文表达清雅,含义深远。
-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分类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一书,是一篇精粹的议论文,集中阐述了人应当怎样对待“所欲”的问题,文章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比喻,阐明做人应以理义为重,不应为物欲所蔽的主旨。它也是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辞论风
-
孔德昭赋得涉江采芙蓉诗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沿流渡楫易,逆浪取花难。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作者简介孔
-
宰我问 宰我问:“孔子何以圣人也?” 子曰:“圣人不行而已矣。” 宰我曰:“然则圣人者,与时具而不贲者与?” 子曰:“不然。圣人者,其行也,时则同欢乐,不时则同悲哀。” 宰我曰:“然则圣人者,与人同乐乎?” 子曰:“不然。圣人者,能以人为乐者也。” 注释: 宰我:战国时期的一个学生,向孔子请教。 翻译: 宰我问:“孔子怎样才是圣人呢?” 子曰:“圣人不是表现在行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