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厘峰·[清]吴伟业》原文与赏析
[清]吴伟业
始信一生误,未来天际看。
乱峰经数转,远水忽千盘。
独立久方定,孤怀骤已宽。
亦知归径晚,老续此游难。
这首寄情山水的咏怀诗,写出了山河之美,也倾诉了人生的感慨,颇富哲思。
莫厘峰是太湖洞庭东山的主峰,海拔239米。相传隋朝莫厘将军曾居住这里,故名。据传,登此峰可见诸峰耸立,支脉绵延;金壁禅寺,隐现于大小山坞之中。伫立峰巅,俯视江浙交界之处,天水相连,鱼帆、果树、田陌、山村、禅寺等远近景物,尽入眼帘;尤其晨曦观日出,更是稀有奇观。
这首诗写登莫厘峰,不是从山下想象“会当凌绝顶”,也不是“丹梯蹑足小勾留”于山腰,而是抵达山顶了。诗人不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预示未来,而写已登上峰顶,对景兴慨,以“悔”写“赞”。“始信一生误,未来天际看”,统帅全篇,为通篇立纲。这是在看了天际美景后产生的结论。这才相信一生之误,就在于没有到天边来看。将此视为“一生”之“误”,份量极重。到天际看了,方知过去之“误”,这正是诗人之“悟”。不到天际便是误,到了天际始不误,诗人对追求最高目标的领悟,极为诚挚。
为了证明到天际看了才不枉此生,以两句写天际所见。“乱峰经数转,远水忽千盘。”乱峰,山峰多且错列,芙蓉峰、荷盘峰、碧螺峰、铁拐峰、翠峰等,尽罗其中,且高低大小锐钝等各呈姿态。经数转,这些山峰不是笔立直举,而是峰回路转,同时也使人可见云彩缭绕,层次周迴。“远水忽千盘”,由观峰到望水,溪水绕山穿峡自远而至,用“忽”形容溪水盘桓山底时隐时现、时断时续之状。这两句对仗工整,相得益彰。
“独立”以下四句抒发观感。诗人独立山巅,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使之心摇神迷,久久地眺望,深深地思考,终于大彻大悟,心“方定”,胸亦宽。这种宽慰,乃在一方面顿觉“始信一生误,未来天际看”,一方面是今来天际看,此生可不误。但相见恨晚,闻道嫌迟,“亦知归径晚,老续此游难”。青壮年时未到天际看,年老了又难再到天际看,那么这次能到天际看更显得难能可贵了。虽然是“一生误”,可总算在有生之年知其“误”。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误即悟道,诗人将“天际看”突出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吴伟业写此诗,貌似在山水,其意实在山水之外。他由明入清后,常因“诗祸史祸,惴惴莫保”,“一生遭际,万事忧危”,因而此诗中为归老泉林之思。而我们则可从要攀登顶峰的角度获得哲理性的启示。
-
【说明】 《通鉴》 卷二百五十二至二百五十四,记载了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 黄巢转战南北,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流动作战的一个典型。 自安史之乱后,唐皇朝逐渐衰微。虽然唐宪宗时大力削藩,使国家暂时统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鹊桥会古诗词的作者,内容包括古代诗人描写鹊桥相会的古诗,谁会《鹊桥会》古诗,谁会《鹊桥会》古诗。《鹊桥仙·七夕》【朝代】宋代【作者】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
-
褪色的抒情浅蓝说,感觉你是一首抒情诗写在褪色的纸上。他必定认为我郁郁无终,想一个巴掌将我拍醒。我却狡辩,唯其褪色才恒久。像我那个唤
-
《南方的夜冯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
-
[原文] 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溱、人,真部。) 子惠思我, 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洧、思、士,之部。) [译文] 你多情思
-
作者: 张俊山
-
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
-
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玉兰,早春盛开,被誉为闹春之花;远望如满树琼英,凌空飞雪,近看似羊脂美玉,色泽莹然。 玉兰是一种奇特的花,盛开时先花后叶,“花
-
【原题】:时官多以封州俸薄井邑萧条居处湫隘为欢观如闻而赋之
-
山前乳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