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元]刘因》原文与赏析
[元]刘因
男儿勋业古来难,叹人世,几千般。一梦觉邯郸,好看得、浮生等闲。
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风味似陈抟,休错比、当年谢安!
刘因(1249—1293),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从此再未出仕。这首词,作于刘因归隐之初,上片感叹建功立业之艰难,下片表达深山归隐之志趣。
词一开头,就以强烈的抒情语气说:“男儿勋业古来难,叹人世,几千般。”男子汉要为国家建立勋业,自古以来很难;可值得感叹的是,人世间,追名逐利的花样有着千千万万种。接着作者便用典,对前面三句的意思,加以补充和丰富。“一梦觉邯郸,好看得、浮生等闲”,当一个人大彻大悟之后,便犹如邯郸梦初醒一样,就把人生看得平常、淡漠了。觉,醒来。邯郸梦,亦称“黄梁梦”,唐人沈既济枕中记载,有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道者吕翁,吕翁以枕授生,生睡入梦,历数十年富贵繁华。及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作者把建功立业、荣华富贵,比喻为“邯郸梦”,说明作者已把这些全看破了。这就是作者向往隐居的原因。
下片,先描写他的隐居生活:“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在世俗红尘之外,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高枕无忧,自由自在。但是,表面上的隐居,古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一种是陈抟式的,一种是谢安式的。陈抟(?—989),字图南,真源人。五代后唐时举进士不第,先后隐居武当山、华山,修仙学道,服气辟谷,具有极深的气功术,世有“陈抟一觉睡千年”的夸张传说,又称之为“睡仙”。宋太宗召他入朝辅政,他飘然而至,又托辞年老飘然还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是个真隐之士。谢安(320—385),字安石,晋阳夏人。少有重名,初为佐著作郎,因病辞官,隐居东山。朝廷屡诏不仕,以此抬高自己身价。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年四十,方又出仕,桓温请为司马。后一心辅晋,东晋孝武帝时,官至宰相。所以,谢安的隐居,不过是一种等待,是“待价而沽”,唐以后便称此种隐居为“终南捷径”。词的结尾二句,作者用典郑重声明,自己是一位真隐之士,决非走“终南捷径”。“风味似陈抟,休错比、当年谢安”,我隐居的风味,犹如陈抟一样,不要把我错比为当年的谢安。
古语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刘因早年家贫,然非其义,一介不取。乡居教授,弟子皆有成就。公卿过保定闻名来谒,多避不见。可见其天性淡泊寡欲。后一段时期任官,封建社会的官场自然污浊。因此作者辞官之后,再未出仕。这首词,也正是刘因这种性格和经历的产品。
词中,有直接抒情,有形容描绘,也有用典比喻,语言朴素平易、流畅自然,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的:“臞而实腴,质而实绮”。
-
俊骨英才气褎然,策名飞步冠群贤。逢时已自致高位。得疾还因倚少年。天上别归京兆府,人间空数茂陵阡。今朝繐帐哭君处,前日见铺歌舞筵。
-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名句】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 ① 养之。 【注释】①忠:尽心。 【释义】孝子赡养老人,就是要使他心情愉快,不违背他的心愿,做他喜闻乐见的事情,让他能够安居,用
-
昔为瑶池侣,飞舞集蓬莱。今作江汉别,风雪一徘徊。嘶马立未还,行舟路将转。江头暝色深,挥袖依稀见。
-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
母瑞山尘世里,只有抱紧信仰抱紧一颗忠诚的心才不会迷路,才不会把自己丢失不管路多么遥远只有一颗虔诚的心才能抵达一尊《艰苦岁月》的雕塑
-
屈原《离骚(片断二)》 跪敷衽以陈辞兮 1 ,耿吾既得此中正 2 。 驷玉虬以乘鹥兮 3 ,溘埃风余上征 4 。 朝发轫于苍梧兮 5 , 夕余至乎悬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 6 , 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
-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
交友类名言赏析《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齐人有冯谖者 ① ,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 ② ,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③ 。居有顷,倚柱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秋古诗词美文手抄报内容,内容包括中秋节古诗手抄报内容,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文字内容古诗,有关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要是古诗的。中秋节手抄报古诗内容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0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