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辨觉寺》禅思哲理诗赏析
登辨觉寺
王维①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②。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③,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④。【注释】
①王维:见酬张少府。
②化城: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见法华经·化城喻品。
③趺坐:结跏趺坐的略称。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
④无生:无生就无灭,也就是证得涅槃之妙果。
【诗本事】
辨觉寺,唐代著名寺院。这首诗写诗人登辨觉寺后所见景象和所悟的佛理。
【赏评】
这首诗的“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四句写景,是境界开阔、意趣盎然的山水意境。作者通过登寺时于“窗中”之所及,不仅描写了“三楚尽”而“九江平”的阔大景象,而且还以“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十字形象地勾画出了僧人们于梵声中在芳草上趺坐的动人景观。远景与近景的结合,声色与动静的互融,在这四句诗中交相辉映,使得辨觉寺清幽而静谧的自然特点得以立体之凸显。其中,又尤以“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两句的描写而为后人所称道。诗歌从开篇到结尾,所用佛家语甚多,如初地、化城、趺坐、梵声、空、法云、无生等,其依序出自华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等佛学典籍。且“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两句,还涉及对佛学修习的态度与方式问题,乃属于佛理的范畴。
【诗评选辑】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此似是庐山僧寺,三四形容广大,其语即无雕刻,而窗中林外四字,一了千里,甚佳。
-
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
-
偶作关东使,重陪洛下游。病来从断酒,老去可禁愁。款曲偏青眼,蹉跎各白头。蓬山闲气味,依约似龙楼。
-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原文】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1]。犹自[2]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
-
《志存必信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5308】汉武帝大传(何新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3万字,2019年5月第1版,39 8元)△上篇:论汉武帝;中篇:汉武帝年谱;下篇:匈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赡:足,够。 诚:真心实意。 【赏析】 孟子崇尚仁政德政,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以武力压服人。他说: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
宋·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
-
此诗为曹操游仙诗代表作,真实地反映了一代政治家曹操希望完成统一大业,而又无法挽留时光的感伤。 全诗大致可分四节。第一节六句,意谓自然造就的万物,包括贤能的圣人都难免死亡。死亡是必然的,不必为死亡而忧伤。但由于长生不死传说的影响,曹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喜欢舞蹈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舞蹈的古诗词,形容舞蹈的古诗词,形容跳舞的诗句。1.《咏舞诗》南北朝:王暕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2.《霓裳羽衣舞歌》唐代: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