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起程动身了。但因为是游幕谋生,(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说河梁去。一方面是老母难离,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此篇粉香脂腻,近花间语,未免俗艳之气。...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首七绝是作者观看宋理宗一幅书法作品,而抒发对宋代兴亡感喟的诗作。理宗是南宋后期的皇帝。“南楼风月”,是他生前书写的一幅横披(字画横幅)。诗的第一句似乎有些头巾气:“物理兴衰不可常”说世间万事万物(当然也包括朝代的兴衰,人世的沧桑)变化无常,这算什么诗呢?然而接下去从无常中翻出有常,就有些意思了,“...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前两句写韩江之曲折和对待态度。“南风”、“北风”,从文字上看是自然界的风,从整首诗意来理解,是暗指朝廷的所作所为变化莫测。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势力,酿成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丘逢甲越来越看清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道是南风竟北风’...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特殊自然风光。读者首先注意到两句中的三个数量词,它们写出了密而不紊的一片水系。“四水”是主干,“千溪”是支流,“万家”则意味着更多的支流。通过“交流”、“散作”“遍”等动词勾勒,读者仿...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首诗绝非一般的春日落花感伤之作。表面看,从开首的春日落花,长门情伤,到“玉阑烟冷空千树”的冷寂索寞,最后紧扣“且留春色”,似为伤春惜春之作,但逐句细细品来却别有深意。从公元1260年到1275年,郝经使宋,被扣真州(今江苏仪征)十六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时时不忘北归事主,一展抱负。“元人高其节,...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首小词写一夜失眠的感受,较注重构思与技巧。它是《人间词甲稿》里的第一首,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
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像《关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像《古诗十九首》的“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直接说出来的。词人写失眠就...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玉楼春”是词调名,据《词谱》载:“因顾穂词中有‘月照玉楼春漏促’,又有‘柳映玉楼春日晚’;五代欧阳炯词中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又有‘春早玉楼烟雨夜’句,遂取为调名。”又名《木兰花》、《玉楼春令》、《西湖曲》、《归朝欢令...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这两句写的是远景。在“山对面”行走,作者看到对面山上层峦叠翠,路边的小草已长至人的半腰高,染绿了整个沙洲。一个“堆”字将山的颜色由“兰”至“翠”的情形写得有层次感,生动形象。一个“染”字将草的颜色写得...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是一首咏物词,歌咏对象是并蒂莲。
上片描绘物形。谓茎杆一枝,花开两朵,花盘连结在一起。好像是舞罢霓裳、玉佩阑珊的仙子。这时候,正面对着面,梳理红妆。荷花香里,藕丝飘风。仿佛处身干水晶宫殿。微风过处,花枝有如仙子,步履轻盈,踏水而...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上阙写景,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年—758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
该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前六句主要是描绘江乡浩渺...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首二句具言徐都宫新居假山取材之美,造型奇峭逼真。“太湖万穴古山骨”,指取太湖石为假山。太湖石多孔穴,是很理想的园林建筑材料。这里不径言石而言“古山骨”,出自韩愈《石鼎联句》诗首句“巧匠斫山骨”,给读者以假山不假的感受,它原具有山之骨髓。叠石成山,故下句言“共结”。不言“峰峦”而言“峰岚”,是因为“岚...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正是登山游览的极好时刻。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镇江城北,登上北固山头,坐下来,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江畔山城的壮丽景色。
山城全貌历历可见。四面高山环绕,孤城坐落其中,简直就像陷在瓮底一样。人们把镇江称作“铁瓮”,真是名不...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是一首咏秋柳的诗,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句句蕴含着柳树的风韵。
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的景物:栖息在枝头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萧疏”与“秋光”照映,“栖鸦”和“树”关...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首词写思念之苦。
词先由凄苦情绪写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来临前时期,即深秋时节。“残香细袅秋情绪”,意思是说:悲秋的情绪,像一缕残香,细袅如丝,萦绕心头,窗外的秋雨,不断地敲打...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正因为林黛玉的风雅是故意做出来的,她实际上耐不住寂寞。所以,在《问菊》中,她大倒这方面的苦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又自作多情地问菊花:“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其实,这正是她自己耐不住冷清的写照。若依菊花之本性...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个黎明的到来。“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本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在一片本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写作年代不详,此诗以闲适的笔调描写观鱼清潭的乐趣,极写其观群鱼自由无碍戏游于碧波中的乐趣,表现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结句“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体现李白追求闲适自由和意欲摆脱利禄羁绊的高洁志趣。诗人从白天、日暮、夜晚的不同角度写鱼潭的景色,富于变化。这首诗写从暮到月出在清澈的碧潭上观鱼的情...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天亮了,积雪覆盖的山峦,起伏绵延,像那银白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溪边的寒梅,已经迎寒张开笑脸,对水弄姿,报告着春天的消息。此联写“雪”和“溪”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绘了山峦绵延和溪水清澈的情状,把读者视野引向了苍凉的山野,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晓...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施绍莘是个隐逸之士,但较少明末山人气。他的词曲中每多冷眼看世态的意蕴,生际明末,哀伤情常在心底。这阕小令从题面看是“伤春”,就词心言则是伤时。上片冷峻,写出危颓之世,迷惘如梦,而“墙里”人依旧“笑语”如常。不知是麻木,还是醉生梦死的荒唐...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首联,写闻柝见星之感。,“北城击柝”与“东方明星”,本不相属,但却有时问上的联系:“击柝”,是报更之声;“启明”,是报晓之象。“复欲罢”,言朝朝闻柝,今日之柝声又将停止,这就点明夜之已去,晓之将来。“亦不迟”,言启明现于拂晓之东方,亦与...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马燧立下战功无数,但是诗人感怀的不是他的赫赫战绩,而是他的仁者之心。史载马燧务勤教化,禁止横征暴敛,去除苛刻烦琐;宽以待下,士众临阵“无不感慨用命,斗必决死”。马氏一生大节,追述起来,足成一书。但作者运用典故,只一句就把这意思灵活表达出...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此词描写暮春季节,深闺思远的心情。上片以景衬情。杏花飘落,如疏雨洒在湖边的长堤上,散发着芳香。“高楼帘幕垂”,明写景物,暗写人物的思想、神态和感情。下片以联想古诗词的意境,写思妇的春愁。全词含蓄蕴藉,清新婉约。...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