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己卯岁即公元1279年。是年赵宋王朝覆亡,改国号为元。这是一场触目惊心的历史事变,面对这种历史事变,戴表元怀着无限的亡国之痛,修葺剡居,决计归隐,以表示他对元蒙统治者无言的反抗。这首诗便是他归隐之初写下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一股夹杂着悲凉的刚直之气。首联极写身世遭际。“声迹转沉沦”,乃作者现实境遇,而...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吕温是一位颇具政治才能的历史人物,其文章和诗歌,都忠实地记录了他在政治斗争生涯中所留下的足迹。《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是在他初踏入仕途的那年所作,诗中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经,表现了诗...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目交代了写作缘由。词作直抒惜别之情,委婉深挚,亲切感人。
词一开始,便写友情难舍之意:“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这是借“天气”写“人情”。说天也懂得多情留客,那么,人意岂不比天意更切?不言已,而言天,这是借...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词中写女子对镜精心梳妆打扮,为的是要让人记起她的艳美姣好。然细味词意,与唐人诗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相仿,当有其寓意在。...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诗首联切题,但以倒装出之。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江西诗派的诗喜欢拗折,这样起句,将因果倒置,诗便显得突兀而有波折。同时人葛...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首诗题为《闻鹧鸪》,借旅人听到鹧鸪啼鸣声起兴,托意深远。前两句写景。夕阳西下,暮霭渐沉,已是傍晚时分,路旁树丛中传来鹧鸪一声声凄楚的啼鸣,那声音似乎在呼喊着:“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这时候,在田间道路上,辛劳跋涉了一天的旅行者已经...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首诗扣住吴江的地理形势和有关的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寓意深刻,感慨良多。
此诗上半部分描写吴江自然景色,首联所说“松陵”,为吴江旧称。吴江县城东南旧有一条长堤,界于松江与太湖之间,蜿蜒八十余里。诗人走在黄昏的...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此是一首别有情趣的抒发离愁别恨的小词。
上片写的是征途之景,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词人身着短衣,乘着骏马,奔驰在征途上,那历历如画的青山,已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尽”字说明了行程之远,一“匹”字,彰显了征途之寂寞。“...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片写的是月下美景。“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先写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面,以及水面上粼粼似练的水波,再写水边的淡烟衰柳, “淡”和“衰”字,渲染出一种凄清忧愁的氛围。月影衰柳,淡烟波纹,景致如水,又是...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宫词是写宫廷生活的诗,这首是组诗《宫词》十五首中的第四首。常参,常参官。在常朝日参见皇帝的高级文官称常参官。诸儒,各位儒臣。群玉,官名,群玉内史的省称,掌管皇帝的书法名画。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纳谏图》画的是唐玄宗听取群臣进谏的图画。这首诗大意说,天下太平,常参官散朝后,皇帝召集儒臣,叫群...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上片首句点明春末日午;次句“玉柔花醉”,以物喻人,用字妍丽;“惹窗”句写在室内外一片幽静中入睡了。下片“独掩”二句,正面写这妇人午睡后的慵倦神态;最后一句写妇人心思茫然,用疑问句表达出来,耐人寻味。...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诗人被贬于云南永昌卫,被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所感染,突然白鹭飞来,打破诗人心田的平静,古代诗人、画家常以鹭鸶喻乡思情绪,这是诗人浓郁思乡之情的写照。
首二句写水田的形态,喻之以楼梯、棋盘,都属整饬之美,写出了高田和平田的壮观...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该诗首联横空而来,从远处落笔。遥望北固山,像是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古代北固山距海要比现代近得多,唐、宋以后,大海逐渐东移二三百里,因此诗中称北固为海门是符合当时情况的。金山与北固山遥相对峙,此句正是登山所见,虽写北固山而金山之位置可见。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构成了宏丽阔大的画面,以如此...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值...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是一首寄赠诗。元代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字天锡,“弱冠登泰定丁卯(1327)进士第”,后“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元诗选戊集·萨经历都剌》)。萨都剌在镇江身处闲职时,写了大量歌咏江南湖光山水的诗歌。诗人虞集十分推崇萨都剌的作品,称赞他的诗“最长于情,流丽清婉”(《傅若金诗序》)。这首诗便是虞...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此词不同于其他送别之作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均将离开他们一起生活过的地方。词开笔先渲染送别时的景色,接着叙写别筵上侑歌行酒,貌似欢乐,其实笼罩着浓浓的离愁。过片自我宽慰,谓“我已习惯于飘零,人生离合已不在话下”。然而一旦想...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诗的首句简要地介绍了主人公的姓名、性别和大概年龄。“雍容”用在句中,既指主人公的名字,也暗示了她的气质,有助于形象地层现李波小妹坚定自信、遇事从容镇静,应付裕如的性格。
诗文以“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短短...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古人...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屈原和渔父江畔问答的典故为题材,赞颂了渔父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间接表达了对屈原这一伟大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但是渔父的消极避世态度在现代是不值得提倡的。...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首词笔法简洁细腻,以女子的口吻,写主人公与情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情极深挚,非至情者莫能道出。写法上,运用复杂而微妙的感情交织,在对花的爱与恨以及对于相思的怕而又不得不相思的矛盾交织中,体现其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的向往。该词化用了范仲淹...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此词借景抒怀,清雅别致,独具风格。古人作诗填词,多重锻字炼句。有时一字见新,全篇为之生色。此首“榴叶拥花”的“拥”字,也甚为人称道,以为表现出榴花的真面貌。其与杜甫《返照》诗的“归云拥树失山村”,方岳《梦弄梅》诗的“黄叶拥篱埋药草”,虽...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这是一首相思之词,文字清通,内容亦无须多加分析,这里着重谈谈作者的艺术手法。首先是观察点的选择运用。词的开头两句,交代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点明相思题旨。我们可以看到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慵倦无聊,形容憔悴。以下的描写,全以女主人公为观察点,用...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
-
上片首先描绘的是一片大好春光。阳光普照下,触目所及处,园林草木青翠,红花满地。啼声清脆的流莺在人们春游时布置的华丽筵席周围飞来飞去。在这样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中,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出场了。他悠闲地跟随着那些华美的车子,他骑着马儿,尽兴游遍京...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3-04-05 阅读(0) 评论(0)